文/管子
误解别人,是对别人最大的人格践踏,也是最不长脑子的行为。
误解本身,就是思想偏颇的表现。你不了解别人,可以花时间去弄清真相。而不是“想当然”地往别人的头上,扣一个“ 莫须有“的屎盆子。
A和B是一对夫妻,A是妻子,做企业会计工作。B是医生,在单位里是个领导。过年了,B医生单位的下属送来两盒海参。那天,正赶上B医生不在家。B医生就打电话给A,让她下楼去取东西。A按B医生的指示,把东西取了回来,就放在了自家的小仓库里。晚上,B医生火急火燎地回来了。一进门,就气喘吁吁地问:”你接的那个礼盒呢?“A说:“在小仓库的门口。”B医生鞋都未脱,进了小仓库,一把抓起装海参的袋子,直接把盒子拿出来,把袋子丢在了一边。B医生把摆好的海参撒了一地,盒子翻个底朝上,一无所获。而后,B医生气急败坏地冲正在洗澡的A喊道:“盒子里的钱是不是你拿的?”A闻声从冼手间出来,她不紧不慢地说:“什么钱?”B医生说:”那盒海参里有钱,小郭送完礼,告诉我里面还放着钱。我一翻,没有啊!“A说:“你居然好意思说是我拿的?我干会计快15年了,从我手过的钱有1000多亿了,还没丢过一笔。你去找找吧……”后来,B医生在地上找到了一个信封,钱自然在那里。
这是听来的一个真事儿,想想这个B医生,也真够2B的。做事情都不用脑子过过。家庭的和谐,就这样被这些个“想当然”和“莫须有”给毁掉了。
有些时候,有些人,总愿意用自己的“小溪思想”去衡量“大海”。结果,可想而知。
在这种狭隘的思想的作用下,误解便随时随地出现,会把“想当然“和”莫须有“推向一个极致。这样的人和那个B医生有什么区别,都是把别人的人格踏在了脚下。自己没那么崇高,却把别人想象的那么猥亵。
突然想到了一篇阅读,大致内容是:小学时,一次作文,作者写完了很得意。他感到发还时,一定是前几名。后来,发还时,不仅前几名没他,中间也没他,而是排在最后一个。下课了,他去问国文老师,老师告诉他,这不像是你这个小学生作的,一定是抄自什么杂志上的。作者告诉老师,确实是他作的。老师却说,你不可能作这么好,你是抄的,你如果说你不是抄的,拿出证明来。作者反抗也无从反抗,委屈地哭了一场。
后来,大学时,作者又遭遇此类事件。一次,考交流电路,有一道最低还是最高功率的问题,教授所讲过的是用微分求最大或最小的方法。作者嫌那个方法麻烦,竞异想天开,用几何作画,利用功线的关系,找出答案来。那次考试,作者打了零分。教授说,作者不会用微分。而这个几何方法,一定是从别处抄来的。
再后来,作者在美国当了教授。这样的事件,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只不过,作者不再是学生,而是教师角色。
一个美国学生提出一篇学期论文,当做期末考试。他发现学生写作风格清新,创意满纸,令人不能相信是一个大学生所作。
作者去图书馆查了两天资料,就为了证明学生不是抄袭。
罗马法精神:文明与野蛮的分际,就在这么细微的差别上。是啊,”如果你不能查出你学生是抄来的,你就不能说他是抄来的。你的学生并没有义务去证明他不是抄来的。“
其实,在中国文化中,有好多”莫须有“”想当然“的故事。
说了这么多,还是希望,生活中多些理解,少些误解 。
(管子原创作品,抄袭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