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一看这幅画,你会以为这是一个套间:外间四位男子正在围坐下棋,旁边一小童伺候;里间一位老人正侧倚着身子,逍遥自在的样子。周围妻子和婢女们忙着为他准备就寝事宜。
可再仔细观察,侧立的小童身边,一长榻伸向画面深处的部分被挡住了。
原来不是里间,只不过是一个立屏,逍遥自在的老人和妻婢都是屏风上的人物。
而且屏风上面,还画着一个屏风。怪不得叫做《重屏会棋图》。
《重屏会棋图》是五代时期的宫廷画家周文矩所作。原作早在南宋时已轶失,今天我们看到的,是北宋的临摹本,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这幅画绘制了南唐中主李璟和他的三个弟弟围坐下棋观棋的情景。
千年来人们对这幅画猜测纷纷,各抒己见,因为它内在的意思让人琢磨不透。
我们先看这四兄弟。
一看便知,正面而坐、头戴高帽、胡子最长、一脸心事的,就是大哥~~南唐中主李璟。
坐他右边的,是三弟李景遂。李景遂与帝王哥哥同坐一榻,属“一字并肩王”。意思是拥有与皇帝齐平的地位的王。
被李景遂搭着肩膀的,是最小的五弟李景逿。看样子他还年轻,还没有胡子。
与李景逿对弈的,是老四李景达。
这四兄弟看似悠闲的下棋,实则下的是一盘有关皇权的大棋。
为什么这样说呢?
我们看他们面前摆放的,是唐代以来标准的19路棋盘,可棋盘上只有黑子,没有白子。
再看这棋子,被摆成了形似北斗七星的形状,其中缺失的,是最重要那颗星:北极星。
而棋盘的另一角,放置着一个棋子。也许它就意味着北极星吧。
北极星在古人心中具有特殊的意义。按照古代的说法,皇帝是紫微星转世,这紫微星就是北极星。
此刻,五弟李景逿正要把象征皇帝的那颗棋子放在属于它的位置上。
可是,此刻的皇帝不是李璟吗?
这要从当时的历史说起了。
李璟登基后,面对群雄割据的复杂形势,决定对外扩张。
可连续的战争不但没有使国家强盛,反而江河日下。
随着国土面积不断缩小,国家局势日益严峻,自己的军队在战争中遭受严重创伤。
与此同时,三个弟弟却都手握重兵,虎视眈眈,对王权不能不说是严重的威胁。
为了安抚几个弟弟,李璟使用了怀柔之策,一方面对他们不断加官进爵,另一方面则提出了王位的“兄终弟及”制。
也就是说,他过世之后,因二弟已早逝,王位由他的三弟李景遂继承,然后依次是四弟、五弟。
这时我们再回头看看这张图,就会明白,为什么是最小的弟弟李景逿准备摆放这颗象征王位的棋子了。因为这就相当于“兄终弟及”顺利地进行下去了。
画面中,身为帝王的李璟手持记谱册,似乎一切都会在他的安排之下顺利进行。
与此同时,他的目光并没有放在棋盘上,而是看向了远方,一副若有所思的表情。
他在想什么呢?
我们看李璟身后的屏风,在那里,我们将得到答案。
先看白居易的一首诗。
偶眠
放杯书案上,
枕臂火炉前。
老爱寻思事,
慵多取次眠。
妻教卸乌帽,
婢与展青毡。
便是屏风样,
何劳画古贤。
这首诗描述了白居易渴望远离权力纷争、归隐山林的愿望。
屏风上所画的老人,就是白居易。这幅屏风画的绘制内容,也正取自他的《偶眠》诗:
火炉前面,他读书已倦,斜倚在床榻边,斜眼看着屏风上的山水,似乎在神游。
旁边妻子接过他摘下的乌纱帽;一婢女抱来被褥;床榻上两名婢女忙着为他铺床。
再看那屏风中的屏风,一派山水美景,自然风光,正是白居易的向往之地。
白居易的梦想,也成了处在政治漩涡中,疲于应付的李璟的梦想。
我们看李璟所戴的帽子。那并非王冠,而是当时的隐士们流行的一种帽子。
这幅画用这些暗示,表达了李璟的心境。
最终,他希望兄弟和睦,“兄终弟及”的目标实现了吗?
可惜历史的车轮无情的碾碎了他的梦境。
我们知道,李璟死后,他的小儿子李煜继承了王位。
并最终致使南唐彻底覆灭,“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除了上述这些内容,这幅画还有许多值得仔细观赏,认真琢磨的地方。
比如画面左侧,错金投壶和散落的箭簇;比如投壶旁边那棋盒与内置的谱册;比如画面右侧长榻上的箱箧、锦盒等。
这些都是看似无心,实则有意的安排。等待观画者去认真琢磨,一一解读。
《重屏会棋图》能够成为一幅千古名画,不仅在于它高超的绘画技巧,还因为它蕴含了画家精巧的心思。
一幅简单的画,涵盖了一个时代的故事。
这是这幅画了不起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