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便秘的经历,相当痛苦,肚子里翻江倒海,但就是出不来。这时候,你需要的是一只开塞露(一种帮助人们拉出耙耙的药水)。
生活中好多经历是于此相似的,比如我们想要写成一篇文章,结果却发现怎么也写不出来。其实我们经历的好多事情,看过的好多书,发生在亲朋好友身上的故事,在没有限制你题材的情况下,都可以是我们的素材。而你要做的就是,用笔写出第一句。这第一句,就是你的开塞露。
其实这样做是很有道理的,这种做法叫做目标细分法。即当你确定要做一件事,或者实现一个目标时,往往不要一开始就想全部达到,正所谓欲速则不达,要将目标进行细分,把大目标拆分成小目标,然后踏出第一步,往后再适量加大力度,这样反而比较容易达成。
举个栗子,我初中那会,发觉跑步是件很不错,能锻炼自我的事情。能坚持跑步的人,身体肯定棒棒的。没跑前看别人跑得都很好,5000米,10000米的,我也想跑到,可是我不是没跑过嘛,怎么办?那时候是在一个公园里面跑,我就告诉我自己,不用一下子跑多远,1圈700米,跑个2圈就行,如果跑不到,走能走到就好,比起全程跑完,最重要的是你开始跑了。按着这样的想法,第一次跑,我跑得很慢,过程中会喘不过气,我就放慢速度,后面还是跑完了。我不求快,因此心理没压力,剩下的就是调整自己的身体节奏,节奏调整好了,能跑完也是理所当然。有了这顺利的第一次,后面没多少天,我就可以跑到5圈了,3500米,个人还是比较满足的。
由此引申开来,有时我们心里会有目标,目标比较远大,可你一时半会却不会有完整的方案去实现,怎么办,因为没有完整方案,就此死心吗?那可不行,咱们改革开放取得这么大的成绩,一开始不也是摸着石头过河嘛。我的意见是,干,先做了再说,知道多少就做多少,只要你的方向是正确的,其他的,慢慢会好。那有人总会担心,做错了怎么办?做错了就改呗,总比一直不做强。爱迪生要是想一下就发明电灯,找到合适的材料,这会咱们可能都还是点着蜡烛呢。。。
说了这儿多,无非讲的就是一种心态,大事都是从小事开始做的,完整的目标是通过细化,走出第一步达成的,转化一下思维,也许很多事就慢慢的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