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相术者认为:三角形脸的人,有丰富的想象力,但欠缺动手能力,属于浪漫型,想得多做得少,防范心较重;正方形脸的人,聪明而富有行动力,有高尚的品格、宽阔的心胸,精力充沛,交际能力和幽默感都比较强;长方形脸的人,有较强的活动性,扎实性不够,人际关系比较差,不能体谅人,如果是女性,则性格比较开朗,不安分,喜欢与男人争强;圆形脸的人,比较宽容,为人忠厚,心慈手软,不害人也不防范人,与谁相处都能过得去;宽广无形脸的人,有较强的耐力,感情较脆弱,能替别人着想,但容易被他人左右,经常会上当受骗。相术上的分析是否正确,我们无从考证,但可以肯定的是,观察一个人的面部骨相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是可以预知这个人的未来的,这是因为后天教育和自我价值提升会影响人的骨骼发育。
有时候,我们会觉得有些人第一面给人的感觉就很舒服,这就是因为这个人的眼神沉静,骨相柔和。要想让自己拥有一脸福相,其实不难,虽然说长相是遗传自父母,是先天形成的,但后天的行为可以影响其变化,所以试着培养开阔的心胸,你会发现自己会越变越好看。原因无他,只因眼神和骨相改变了。
人之声音,犹天地之气,轻清上浮,重浊下坠。始于丹田,发于喉,转于舌,辨于齿,出于唇,实与五音相配。
人以气为主,于内为精神,于外为气色。有终身之气色,“少淡、长明、壮艳、老素”是也。有一年之气色,“春青、夏红、秋黄、冬白”是也。有一月之气色,“朔后森发,望后隐跃”是也。有一日之气色,“早青、昼满、晚停、暮静”是也。
《挺经》
入局
——置身事内是处事的第一步
励志
——成大事者,必先励志 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此三者缺一不可。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坚忍
——天下事,有志竟成 凡发一谋,举一事,必有风波磨折,必有浮议摇撼,果能坚忍不懈,总可有志竟成。
西汉的司马迁曾总结过古人成功的经验:“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刚直
——刚毅之气,决不可无 至于刚毅之气,决不可无,然刚毅与刚愎有别。至于“倔强”二字,却不可少。若能去忿欲以养体,存倔强以励志,则日进无疆矣。
克己
居官四败曰:昏惰任下者败,傲狠妄为者败,贪鄙无忌者败,反复多诈者败。居家四败曰:妇女奢淫者败,子弟骄怠者败,兄弟不和者败,侮师慢客者败。
——正人先正己 凡天下官宦之家,多只一代享用便尽,能庆延一二代者鲜矣;商贾之家,勤俭者能延三四代;耕读之家,谨朴者能延五六代;孝友之家,则可以绵延十代八代。
笃学
——终身治学,到老不辍 吾人只有进德、修业两事靠得住。进德,则孝悌仁义是也;修业,则诗文作字是也。此二者由我作主,得尺则我之尺也,得寸则我之寸也。今日进一分德,便算积了一升谷;明日修一分业,又算余了一文钱,德业并增,则家私日起。
人之气质本由天生,实难改变,惟读书可以改变气质。古之精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
英才
——不拘一格,贤才当适于用 天下无现成之人才,亦无生知之卓识,大抵皆由勉强磨炼而出耳。盖天生之材,或相千万,要于成器以适世用而已。
驭下
——推心置腹,将心比心 待下之法,有应宽者二,有应严者二。应宽者,利也、名也;应严者,礼也、义也。四者兼全,而手下又有强兵,则无不可相处之悍将也。
纳言
——虚心听取建议,方可成大事 非十分虚心,人决不肯轻说一字。位高而资浅,貌贵温恭,心贵谦下。大凡居高位之位,无不因自是而败,无不因恶言而败。
春秋时期的楚国名臣孙叔敖就是个善于纳言的官员。孙叔敖担任楚国令尹时,全国的官吏和百姓都前来祝贺,场面非常热闹。就在这一片欢欣的气氛中,突然出现了一个身穿麻衣、头戴丧帽的老人。众人见到这个老人十分不悦,因为这样的大喜日子,出现一个这种打扮的人实在是太触霉头了。但是孙叔敖并没有生气,而是和气地接待了这位老人。他将这位老人让进屋内,态度谦恭地问道:“我才能低微,楚王对此不了解,让我担任令尹这样的高官。人们都来祝贺,只有您来吊丧,请问您是不是有什么话要指教?”老人毫不客气地回答道:“我确实是有话要说。做了高官,态度骄横暴虐,百姓就不会拥护他;官做大了,大权集于一身,国君就会讨厌他;俸禄优厚,却不满足,还想着敛财,就可能招致祸患。”孙叔敖是何等聪明的人,一听老人这话,就知道老人是在警示自己,便感激地向老人拜了两拜,说:“我诚恳地接受您的指教,也想听听您其他的意见,还望告知。”老人说:“地位越高,态度就该越谦虚;官做得越大,处事就更要小心谨慎;俸禄已经很多,就应该满足,不再额外索取。如果你严格恪守这三条,就一定可以把楚国治理好。”孙叔敖认真地听老人说完,虚心地接受了老人的意见。
世上任何事情,思考之后再动手都比埋头苦干强得多,这一点从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就可以看出来。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有些同学明明比其他同学用功得多,但成绩就是上不去,而有些同学明明很放松,成绩却总是名列前茅,这就是埋头苦干与思考之后再用功的区别。善于动脑的人往往可以事半功倍,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事前已经考虑好了一步步都该怎么做,这与“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道理是一样的。下笔如有神的前提是读破了万卷书,心中早有了谋略、有了规划。有些时候,谋略甚至比自身的实力更重要。
《曾国藩家书》
“困后每日习柳字百个,单日以生纸临之,双日以油纸摹之。临帖宜徐,摹帖宜疾,专学其开张处。数月之后,手愈拙,字愈丑,意兴愈低,所谓困也。困时切莫间断,熬过此关,便可少进。再进再困,再熬再奋,自有亨通精进之日。不特习字,凡事皆有极困极难之时,打得通的,便是好汉。余所责尔之功课,并无多事,每日习字一百,阅《通鉴》五页,诵熟书一千多字,三八日作一文一诗。此课极简,每日不过两个时辰,即可完毕,而看、读、写、作四者俱全。余则听尔自为主张可也。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能以一得自足;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家败离不得个奢字,人败离不得个逸字,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
古来言凶德致败者约有二端:曰长傲,曰多言。 长傲、多言二弊,历观前世卿大夫兴衰及近日官场所以致祸福之由,未尝不视此二者为枢机,故愿与诸弟共相鉴诫。
傲为凶德,惰为衰气。二者皆败家之道。戒惰莫如早起。戒傲莫如多走路,少坐轿。
诸弟亦宜常存敬畏,勿谓家有人做官,而遂敢于侮人;勿谓己有文学,而遂敢于恃才傲人。常存此心,则是载福之道也。
诸弟在家教子侄,总须有勤敬二字。无论治世乱世,凡一家之中,能勤能敬未有不兴,不勤不敬未有不败者。
曰富,曰贵,曰成,曰荣,曰誉,曰顺,此数者,我之所喜,人亦皆喜之。曰贫,曰贱,曰败,曰辱,曰毁,曰逆,此数者,我之所恶,人亦皆恶之。吾兄弟须从“恕”字痛下工夫,随在皆设身处地。我要步步站得稳,须知他人也要站得稳,所谓立也。我要处处行得通,须知他人也要行得通,所谓达也。今日我处顺境,预想他日也有处逆境之时;今日我以盛气凌人,预想他日人亦有以盛气凌我之身,或凌我之子孙。常以“恕”字自惕,常留余地处人,则荆棘少矣。
曾国藩修身十二款
1.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慎。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如日之升。
2.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半时,体验静极生阳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3.早起:黎时即起,醒后不沾恋。
4.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断不看他书,东翻西阅,徒循外为人,每日以十页为率。
5.读史:丙申购二十三史,每日读十页,虽有事不间断。
6.谨言:刻刻留心,是工夫第一。
7.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 8.保身:节劳节欲节饮食,时时当做养病。 9.日知其所亡: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分德行门、学问门、经济门、艺术门。
10.月无忘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之多寡,养气之盛否,不可一味眈着,最容易溺心丧志。
曾国藩谈读书之道
三要做到“三有”“三法”:
“三有”即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三法”即是约、专、耐。
“约”,读书如同万壑争流,必有主脉,能把握神理所在,其他次要问题均能附会旁通。
“专”,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曰专而已矣。凡人为一事。以专为精,以纷而散。荀子称耳不两听而聪,目不两视而明,庄子称用志不纷。乃凝于神,皆至言也。谚曰:“艺多不养身”谓不专也。读书如譬若掘井,掘数十井而不及泉,不如掘一井而见泉。
读书总以背熟经书,常讲史鉴为要,每日有常,自有进境,万不可厌常喜新,此书未完,勿换彼书耳。
“耐”,读经有一耐字诀。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精,明年再读,此所谓耐也。困时切莫间断,熬过此关,便可少进。再进再困,再熬再奋,自有亨通精进之日。不特写字,凡事都有极困难之时,打得通的,便是好汉。
四要做到“看、温、习、思”: 读书时应看、温、习、思四事并行。
“看”生书应该求快,不多读就显得孤陋寡闻;温习旧书应该精熟,不背诵则容易忘记;思考要经常,不这样就好比人哑不能说话,马跛不能飞驰。这四点缺一不可。
要做到看、读、写、作并举。“看”多用“猛火煮”;“读”则如“鸡伏卵”;“写”指练字书法;“作”指作文吟诗。
曾国藩教子的六种方法
曾国藩将“勤、孝、俭、仁、恒、谦”六项内容,通过训教、信教、言教、身教、事教、师教等六种方法,全面深入地传授到子女身上,灌输到子女心中。
1.训教。 曾国藩善于提炼家训,以培养淳朴的家风,形成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从而有利于后代的健康成长。他将祖父治家的方法提炼为“八字”:“考、宝、早、扫、书、蔬、鱼、猪”,还将自己立身处世治学做事的体会归纳为“八本”(读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戒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做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三不信”(不信地师,不信医药,不信僧巫)、“三致祥”(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
“八字”“八本”“三不信”“三致祥”就是曾国藩给曾氏大家庭制定的家训。他认为“无论世之治乱、家之贫富,但能守星冈公之八字与余之八本,总不失为上等人家”。他反复叮嘱子弟“莫坠高曾祖考以来相传之家风”,谆谆告诫诸弟子侄谨记家训。他把家训、家风与家运联结在一起,认为家运取决于家中气象——生气和敛气。“书、蔬、鱼、猪,一家之生气;少睡多做,一人之生气。勤者生动之气,俭者收敛之气。有此二字,家运断无不兴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