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刺激高刺激的说法解释了很多看似天赋其实不然的现象,习惯的力量是可怕的。
在从教过程中,经常会听到说“过度学习”会把孩子的潜能榨干的说法。对此,我想说说我的见解:
“过度学习”分两种,一种是强迫性的机械地没有针对性的过量重复训练,当然低效无趣且会扼杀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这过程,孩子的学习主动性,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养成。对于激发潜能真的无效。
另一种,时不时地给孩子加码,也是要做大量的功课,但这些作业都是有经过选择有针对性的训练,并且注意完成过程中孩子表现出来的的细节,适时引导使其养成良好做题规范,思维方式,读书习惯。
这种的“压榨”,我觉得是必要的,毕竟学习的自觉性,持久力,专注力也是要长期修炼而成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量的积累才能有质的飞跃,冷板凳坐足够久才能出真功夫。
之前有些家长本着快乐学习的想法,对孩子几乎没有压制,放任自流。觉得孩子有灵气,以为保存良好的天性到高中只要一努力,成绩便可一飞冲天。事实上,大多数这样的孩子并没有如家长预期的那样冲起来。基本上是属于随波逐流,有的甚至沉渊到底。因为他发现他们的孩子努力不起来。
分享一故事:前两天,我听得这么一件事,一高三学子,在校学完一整天后背了一书包作业回家,到家6点,吃完饭7点,觉得累小靠一下看个手机,不知不觉到了9点,起来洗头洗澡穿衣吹头,完毕已经10点。此刻惊觉作业一字未写,于是心烦意乱中草草书写,到11点已经哈气连天,想到明天一早要上学,自我安慰“养足精神方可干革命,没完成的作业老师明早不检查或不讲评”,丢下一桌子书籍本子钻进被窝蒙头睡去了(还算不错,没重新拿起手机,不然,后果明眼人都能猜出来)。高三,每天都有如山的作业,可想而知,第二天他是否能斗志昂扬地完成两天的任务,更遑论抽时间有针对性的复习和阅读了。如此低效的做事和学习效率恐怕也并非一朝一夕养成的吧。
所以,所有能让人努力学习的各种品质,即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能力,它是要靠从小到大训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