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给两位新老师评课的时候谈到,要研究学生,研究他们的学习基础,教学才能有的放矢。
以二年级的语文学习为例,这个年级的孩子刚刚适应了小学的生活,懂得了一些学习的规矩,认识了一些汉字,学会了运用拼音这个工具来识字,能够写一些简单的汉字,能阅读一些简单的文字,大概理解它们的意义,能够简单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但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喜欢玩游戏,求知欲强,好表现……了解了这些,在教学的时候就能考虑到他们的这些特点与表现,采用适合他们的方式来设计教学。
比如,在教学的时候,识字应该作为一个重要的学习任务贯穿在每篇课文的学习中,至于识字的方式,就可以采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游戏、闯关、竞赛、考测、合作学习等方式寓教于乐,但不同于一年级的是,因为已经有一定的识字量,可以采取字群、语段等方式将识字任务藏于语境中,既可以让识字有趣,而且具有整体性,能够提高他们对文字的理解。
至于写字指导,到二年级,每篇课文要求会写的字比一年级时增加了很大的比例,这时候就不能像一年级一样一笔一划地范写、指导,因为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写字基础和经验,那么就应该引导他们自己去观察,发现难写的、易错的字,再带领他们从字的结构、在田字格中的相应位置以及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去观察,合适的时候还可以从字理上帮助他们辨析易错字,在这样的基础上再范写,孩子们就能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写的字自然能够结构合理、不易错漏了。
而课文的阅读理解,老师先要采取多种方式让孩子们充分朗读,可以用生生轮读、师生轮读、比赛读、分组读、分角色读等方式,必要的时候老师可以示范读出趣味性和节奏感,让孩子们模仿。一般来说,二年级的课文都是比较有趣、上口的,孩子们都会喜欢读,而且孩子们天然有一种向师性,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老师的一言一行都是他们模仿的对象,老师有趣、有情、有味道的朗读,更是吸引他们模仿的最好素材。“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他们充分朗读以后,以问一问、猜一猜等交流、互动的方式引导他们说出自己的理解,适时给予点拨,这时候孩子的朗读能力得到了发展,理解能力得到了提升,表达能力也能得以锻炼。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教学任务也就能顺利完成了。
当然,除了这些基础性的知识与能力,我们还应该了解、研究孩子们的心智发展水平及其表现,甚至还要研究学校所处的地域,比如,儿化音和翘舌音,对于南方地区的孩子来说就是学习的难点,老师要如何突破这个难点,也是我们要研究的。所以,要想真正上好课,课前对孩子们的学习情况有一个充分的了解,这应该是一个老师的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