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人们通过上私塾,请老师,来获取知识,从而为知识付费;印刷术的发明为书本的广泛传播奠定了基础,在物资匮乏的年代,书的价值远远大于当代一本书的制造成本。为知识付费,我们从未停止,只不过是随着技术的发展,让他变得更加触手可得。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课让处在世界上各个位置的渴求知识的学子,都能感受到名师的风范。但是,当时我们是一个知识和物资都相对匮乏的年代,所传播的,大体分为两类:以经验为主,还有一个是教条主义。2013年,微信推出了微信公众号,大量生产者的涌入,丰富着人们的大脑的同时,也带来了信息超载的问题。这个时候,仿佛人们不是在比较谁的信息更有价值,而是谁的标题更能成为爆点,哪一个词可以成为大家的痛点,提高曝光度。这时,鸡汤再也不也是鸡汤,而变成了一碗毒药。此时,精明的商人便看到了商机,便有了2016,这一知识付费的元年。在知识付费的风口上,知乎的知乎live和喜马拉雅FM率先作为音频平台进军知识支付,紧随其后的便是得到和分答。
在这个提倡娃娃的教育要从胎教开始的时代,成人的教育一样不能落下。在《中国知识研究者报告》中指出,知识工作者也是终身学习者,八成以上的知识工作者愿意为学习课程付费,这种现象的出现,离不开随着年龄增长而日益加重的焦虑感,和我们九年义务教育提倡的对教育的重视。同时越来越多的公司实行“九九六”工作制,在这种情况下,零碎时间的学习,成为了成年人中必然的流行趋势。
然而,“成本支出”和“成本-受益”是两个完全不相同的概念。一个关心孩子,爱护家人的人自己吃一个鲍鱼,和一家人坐在一起吃一条草鱼,所带来的内心的满足感是完全不能相提并论的。同样我们花100元去上一个45分钟的课,和花10元上一个十五分钟的课,也许,十五分钟的课可以给你带来更大的收获。所以,并不是越贵的越好,高效才是我们应该更加注重的东西。不然,便是赔了夫人又折兵,钱没了,时间呢,就这样偷偷地溜走了。
时间走的时候完全不会和你打招呼,抓紧能和它亲密接触的时间。呼吸,便能感受到他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