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高一了,枕戈待旦。
一月一次的星期日,捡回一本别人丢的长篇言情小说,看得津津有味,有爱不释手之感。
我问:“是什么吸引了你呢?”
儿子不避讳,坦率答到:“故事情节”。
我深思:儿子在成长,也要求我成长,给我出题啦!
任由他去,影响他的视力,长期不间断用眼,从课本到小说;再者,长篇言情小说,会让人上瘾,欲罢不能。总会争夺孩子学习的时间与兴趣,失去自控力,怎么办?如若我阻止他,必定会带来不愉快与对抗。
我采取了后者。
不出所料,儿子生气了,他的理由:他需要消遣。看小说和上网玩游戏,看娱乐性东西是他的消遣与放松。
后来直到晚上,我们都坚持自己的观点,在无言中各自回屋上床休息。
我久久没有睡意,一直思考这个问题,怎么妥善解决?
回忆孩子的成长,我不能收放自如。随着孩子的长大,总是收得太多,影响孩子的独立发展,制约了孩子的学习与生存能力。
进入高中以来,孩子从自己的翼下飞出,深深感觉到了,在激烈的学习竞争中,孩子受惯护佑与扶持,这一独立飞行,仿佛被卷入飓风,跌入悬崖,沉入海底,碰壁,呛水,跌伤,体无完肤后地挣扎,接憧而来。
我在十分震惊与万般焦虑之余。也在随着孩子涅槃,进行人生的蜕变。
在我的保护与担忧下的成长,孩子只会成为弱者,成为优胜劣汰中的牺牲品,这只会导致无微不至的“渔夫夫妇”的伤害。
有一年秋天,一群天鹅来到天鹅湖的一个小岛上。它们从遥远的北方飞来,准备去南方过冬。岛上住着老渔夫和他的妻子,见到这群天外来客,非常高兴,拿出喂鸡的饲料和打来的小鱼精心喂养天鹅。
冬天来了,这群天鹅竟然没有继续南飞。湖面封冻,它们无法获取食物,老夫妇敞开茅屋让它们在屋子里取暖并给它们喂食,直到第二年春天湖面解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每年冬天,这对老夫妇都这样奉献着他们的爱心。终于有一年,他们老了,离开了小岛,天鹅也从此消失了。可它们不是飞向了南方,而是在第二年湖面封冻期间饿死了。
故事中渔夫夫妇像爱自己的子女一样对天鹅百般呵护,管吃管住,而且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奉献着爱心,人们不禁要感叹了:“多好的一对夫妇,多么幸运的天鹅!”然而,天鹅悲惨的结又告诉我们,正是渔夫夫妇这种过分的爱,使天鹅沉溺在悠闲安逸的生活中,养成了惰性,丧失了生活的本能和生存的基础,无法再适应环境,最终被变化了的环境所吞没!
这就是典型的“渔夫夫妇”式的父母和他们博大无私的爱 !然而,想想天鹅的结局,我们还能对这爱肃然起敬吗?其实,这种“无微不至”的爱,这种一味营造舒适安逸的爱,恰是人生的“陷阱”。陷入此“阱”的人,除了依赖和惰性,他们一无所有。一旦生活中出现“湖面封冻”,他们的结局绝不会比天鹅好到哪里去。
事实令我惊醒,我只能选择放下与坦然,用更多的鼓励、支持与信任,让孩子经受风雨的袭击,挫折的历练,这才是他最需要的营养与体验。
智慧的鹰妈妈在小鹰长大一些的时候,就会把小鹰的翅膀折断,然后在将小鹰推下悬崖。原来,母鹰“残忍”地折断幼鹰的翅膀中的大部分骨骼,是决定幼鹰未来能在广袤的天空中自由翱翔的关键所在。雕鹰翅膀骨骼的再生能力极强,只要在被折断后仍能忍着剧痛不停地振翅飞翔,使翅膀不断地充血,不久便能痊愈,
而痊愈后翅膀则似神话中的凤凰一样死后重生,将能长得更加强键有力。如果
不经过这样的训练,小鹰就不能飞上高远的蓝天,即使能,也难以捕捉到食物进而被饿死。
在暴风骤雨中跌倒,不怕,这是强者的诞生。负重前行,接受人生的历练才能促使孩子心智的成熟,提升孩子的自我发展能力。
懂得放手,孩子才能获得新生力量。放手是智慧,是先舍后得,是给孩子成长的沃土,是给孩子自信的诞生;是让自己做快乐而自信的母亲,让自己的胸怀像辽阔的蓝天,微笑像三月的春风。
第二天早起,我打开日记本,郑重的写下了我的教育原则:高中阶段看中长篇小说,沉溺在故事情节中不可取;长时间用眼,影响视力,毋庸置疑;每个人都有选择成长的权力,孩子父母均是,都能选择做自己。
正好儿子过来了,一直在旁边看着。
儿子把小说递给我说:“不看了”。
回顾自己自工作以来的十几年,一度是工作狂,分秒必争,对自己与他人,要求极为严格,事事追求完美,皆尽全力,言比出,行必果。
是的,该得到的得到了,该失去的也失去了。
因为从来没有必要的消遣与放松,一味地透支身体。导致身体严重受损,才明白,修养生息的重要。才明白,放下才能更好地提起。
所以我非常理解,孩子也需要放下。
也许我与孩子共同需要学习的是:
人最强大的时候,不是坚持的时候,而是放下的时候。所以佛法叫人放下,但是放下后,更要能提得起;佛语叫人要提得起,但是提起后,还要能够放得下。
按照矛盾统一的哲学观来说,放下从根本上来讲就是提起,放下与提起就是一体。放下心中的执念,才可以获得自由,在过程中努力,在结果上顺其自然。
智者无为,庸者自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