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听到一句话:亲情论心不论迹,爱情论迹不论心。也听到一句话叫久病床前无孝子。其实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这些话的真实性,但是这些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时候还是很不舒服。
我们各种哄着妈妈,妈妈「没胃口」、「很不舒服」、「没有睡好」各种「报忧」,就让我觉得烦躁觉得消耗我能量——同时我也觉得自己好没有良心啊,怎么这么没有耐性。
更让我触动的是,我开始担心自己是不是也集成了这种「报忧」来获得关注的习惯。比如吴老师每次问我什么情况有没有好转,有没有舒服一点,我都是实事求是(也许有时候有点夸大)地告诉他没有好转,还是很难受。如果我对妈妈这种表现都觉得烦,那夫妻之间,吴老师的耐受度应该更低吧?
大家都想舒舒服服躺平,应该都希望自己身边的人trouble-free,别给自己添乱?
我没有养过孩子,我在想,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是不是大部分时候都是烦恼,偶尔的开心足以点亮很久?——让很多人感叹,「人类幼仔实在太好玩了」
如果把需要照顾的父母,当成好玩的稚子,是不是心态会很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