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地方
禾/p>
5月1日 19:36
前言:一诺把这周的语文日记《那个地方》发微信给我,每次她的日记都会主动读给我听,但每次我都很敷衍着假装配合倾听。但这次她的这篇日记触动到我了,虽然语言还略显稚嫩,虽然思维略微混乱,但我仍然愿意把它一个字一个字的敲打出来,因为她对姥姥家这份情感。
那个地方
在十二点钟声敲响后,在和煦的阳光照耀下,我奔出学习班的大门,踏上去姥姥家的征途。
回想起在那里的一切,无非是让我睡不好的炕,略显油腻的饭菜和妈妈见到亲人的内心满足。
一路经过了许多麦田、花生地,看到了许多在烈日下工作的农民工在日照下奔走的人们,而我,安逸地坐在车里静静地观望。
一个多小时的车程,终于在晕沉沉和有些想作呕的感觉中汽车开入了姥姥家的院子里。当我看到姥姥欢喜地夺门而出,迈着轻而急,似脚下生风的步伐,连忙上前。姥爷因腿脚不方便,总是被远远地甩在后面,给我一个迟来的想念的表达。一句“姥姥姥爷”,呼唤着熟悉又有些陌生的亲人,或许是因为不常见面,对于姥姥姥爷的记忆远不及坐在爷爷腿上,享受着爷爷眼里浸满的对隔辈人的宠溺。时间和距离能阻离一切,生疏还是主调。
爸爸妈妈忙着从车里卸大包小裹,而我早已在看看这个让我熟悉又陌生的环境后,脱鞋,上炕,盘腿而坐,入乡随俗罢了,又或许是一种条件反射。
当我们踏进家门的那一刻起,姥姥就不再停歇,忙前忙后,忙里忙外。看着姥姥衰老的背影和斑白的头发,内心未免有些酸痛。 姥姥总是怕我不习惯----我小时候一睡炕就哭,总要在炕上铺上厚厚一层,软的像床,暖的像棉花糖。我享受这里,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没有学习的困扰,有的只是新鲜的空气和淳朴的人们。姥爷的耳朵不太好使,说话容易打岔,我却喜欢和姥爷聊一会儿,表面很平静,内心很波澜。看他尴尬地笑,内心又多了一份酸楚。
小时候一来就玩的伙伴,现在见面早已不再亲热,长大后的我们面前仿佛隔了一层纱,虽都能看到对方,但没人愿意率先捅破。我们都在变。
留在我记忆的还有那个我光临的小卖部。每回我们的到来,都能让他们小赚一笔。有些泥泞的乡路,在晚上不敢出门半步,也只有一杯心爱的奶茶能吸引我在那上面放肆狂奔(害怕罢了)。还有那个有些荒废的小广场,却只剩一个个破旧的“空壳子”立在那里。
我不再是那个粘人的小妖精,我开始有了自己的空间,也开始不去叨扰他人的空间,我在变,却因此少了和不常接触的亲人的沟通和交流。
我很珍惜这一天半的时间,当我再次离开,愿这一切能留在我心。姥姥,姥爷,时间和距离能阻挡很多,但却不能阻挡住思念······
新浩
5月1日
安慧璇
5月1日
丽娜
5月1日
娟
5月2日
萧杨
5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