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父母绝大多数都是没有经过培训,直接上岗的。他们不懂得如何真正教育孩子,他们的教育都来自上一辈父母言传身教,上一辈的父母同样是没有经过培训,直接上岗,理所当然的也不懂得教育。错误的教育观,一代传一代,给一些孩子幼小的心灵留下了不可愈合的创伤,他们用一生来治愈童年。
父母恨铁不成钢,儿女恨父母无知而粗暴。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长大之后,即使自己为人父母仍然放不下对父母的怨恨。
在网上时不时看到怨恨父母的文章或评论。每当看到这些,就不由自主的想起曾经的我。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甚至高达三十年的时间里,我对父母是充满了怨恨的。对他们怨恨的理由不相同。对于母亲,我的理由有两个:
一 重男轻女!
二 她对任何人都很好,除了我。
我的外公外婆是一对非常开明的夫妻,虽然他们很穷,没文化,却在那个文盲遍地且极度重男轻女的年代,五个女儿都是初中毕业。六个儿女的孩子几乎都是外婆带到上小学。然而,就是如此开明的父母,却养了一个极度重男轻女的女儿即我的母亲。
母亲曾不止一次公开说,养女儿有什么用?长大了结婚了就成了别人家的人,父母对她再好,也是白搭。儿子就不一样了,他们可以管父母的老病死。
母亲在机关单位上班,她的毫不掩饰地轻女论,常常引来别人的讥讽。每次母亲都立马反驳,哪怕我在当场。她只知道养儿防老是对的,却丝毫没有考虑到我那可怜的自尊。
八十年代初,大家经济条件都不好,通常是老大穿了老二穿,老二穿了老三穿。我家有点另类,母亲舍不得她的两个宝贝儿子衣着寒酸。等衣服穿的不能再穿,才去买——我说的是大小,不是指旧的穿不下去。母亲会给儿子买新的回来,但我的衣服永远是从隔壁左右那里淘来的。
两个哥哥从来不用做家务,但我不做,我的母亲就骂我好吃懒做。两位哥哥,不管是什么理由,找母亲要钱,百求百应。而我哪怕是正儿八经的交书本费,也是拖的不能再拖了,才敢开口,而且百求百骂。
母亲很重男轻女,但这仅仅只限于我!套用母亲的逻辑,她的姐妹们都是嫁出去的,都是外人。对她们再好,她们也无法回报,更无法延续香火,所以没必要对她们好。可事实是,母亲是个毫无底线的扶妹魔!
我的母亲很大方,宁可自己说缩衣节食,也要接济自己的姐妹。这一接济可不是一天两天,一年两年,而是从我记事起一直到我读高中。大家别以为我家比姨妈家们有钱,实际情况是,她的姐妹中,只有最小的妹妹过得比较贫寒,其他的都比母亲过的好,只不过母亲喜欢她的姐妹们过的日子更好。在她看来,她是咬着牙帮衬姐妹们。而在姐妹眼里,她不过是锦上添花,没啥好值得感激的。
可我的母亲很小气,不管我是为什么要钱,只要一提到钱,她就非常反感,能不给就不给,能少给就少给。
表妹带女儿来我娘家玩,母亲欢喜地抱着她女儿,一刻都不愿放手,满脸宠溺。这个时候似乎忘记了,她的妹妹是外人,她妹妹的女儿是外人中的外人,她妹妹的女儿的女儿是更是外人中的外人。而我的儿子,不管是人多还是人少,母亲都懒得抱我的儿子,仿佛我的儿子是一堆臭不可闻的一堆。
我儿子小时候白净帅气,回头率很高,但在母亲面前却是啥都不是。相反的,表妹的女儿又瘦又有一点难看,可在妈妈眼里她就一个可爱有趣小萌妹。
最让人难以想象的是,有一次我儿子不小心走丢了,当时得到消息的亲朋们都请假去找。而我的母亲仍然理菜做饭。为了不让五六岁在家的侄儿出意外,她还喊来我的嫂子专门看着侄儿。在她看来,在家玩耍的孙子的处境远比已经丢失了的外孙要危险的多。外孙可以不必找,但亲孙子必须专门有人照看,就算天塌下来了,也不能延迟孙子吃饭的时间。
小时候不喜欢母亲,心里很痛苦。长大后我才发现,除了我,母亲似乎对每个人都很好。婆媳关系千古难题,我的母亲都能轻松地解决掉。这使我更加地怨恨母亲,越压抑自卑,越怨恨仇视。
母亲带给我的心里伤害,我一辈子都忘不了,尤其是儿子走丢后,母亲那副事不关己的样子刻骨铭心。
母亲重病住院,她那些所谓至亲(就是她的姐妹及姐妹的孩子),没有一个人来看她一眼。父亲老了,自顾不暇。兄嫂们在编人员,不可能长期请假,更不可能辞职。只有我这个在社会上到处飘的人,随时可以辞职。于是,在母亲重病住院的时候,我这个外人,不分昼夜的照顾了她一个月。
我照顾母亲并不是释然了,我只是觉得母亲对我再不好,毕竟把我养大了。法律都规定儿女都有赡养的义务,更何况平时我根本没有赡养呢?
母亲走了快十年,我心中仍然放不下。一提到母亲,我就充满了怨恨。时间是个好东西,它流逝的同时也把一些爱恨情仇带走了。随着时间的拉长,我对母亲的怨恨开始淡了起来。只是心中始终不解,为什么我的母亲可以对每个人都好,却独独对我例外?
我承认我不是个好人,但我也不是个坏人,我只是芸芸众生中的很普通的一个。我固然不是完人,但那些被父母宠爱的有哪一个是完美无缺的呢?
疑惑像一团小雪球,在我的心中越滚越大,直到我看到路易丝海的《生命的重建》。
当癌症找上门,路易丝海并没有让医生动手术切除掉。她决定从心开始疗愈。作为心理理疗师,她非常清楚,怨恨、绝不宽恕,才会让癌细胞侵蚀到她的身体。在心理理疗中,她开始从父母说过的故事中拼凑父母的童年,看清父母的生活全貌。
“我用成熟大人的眼光看待一切,随着了解的加深,我开始同情他们遭受的痛苦,而我对他们的怨恨也逐渐化解了”
我没有得癌症,但我是糖人。vishoka瑜伽疗愈、《零极限》、《心转病移》、《心里的伤,身体知道》都在告诉我,得糖尿病生活习惯占一半,心里伤痛占一半。
二型糖人是爱的匮乏,他感觉不到爱,感觉不到生活的甜蜜。他潜意识里想极力控制局面,却控制不住。一个从二型快速转变成一型的糖人,心里的伤更重。
我可以说,那些书都是无稽之谈,但他们讲的却恰恰是我所缺失的。所以,我决定效仿路易斯海,静下心来把母亲的故事重新拼凑一下。好好的分析母亲重男轻女,却又极度双标的背后的真相。
我的外公很开明,他没有什么文化,却奉行着儿女平等,知识能改变命运。他的五个女儿没有一个是文盲。照他的,超前意识,如果中途没有病亡,如果五个女儿中,谁愿意继续读高中,我相信外公一定会供的。问题是天意弄人,外公在母亲刚读初一的时候就病故,虽然外婆艰难的仍然供女儿们读书,但毕竟,家里的顶梁柱倒了,日子的艰难可想而知。
母亲的童年是幸福的,可随着父亲的离去,给母亲的心灵造成了很重的伤痛,她能深刻体会到,家里少了一个男人,这个家会是怎么样的?
如今分析,我觉得如果不是这段难以磨灭的少年时期的艰难,母亲应该会继承外公的开明,但正因为外公的离去,让她潜意识里认为男人是天,而女人显然比不上男人。因此,母亲就出现了严重的双标,一边认为,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是外人,一边却觉得自己身为次女,应该像父亲一样好好的照顾自己的弟弟妹妹。残酷的现实让她觉得,一个家没有男人不行。可潜意识里,她却又想证明女人也是能干的,女人也能撑起一片天。所以,母亲可以毫无底线的对自己的妹妹弟弟以及他们的儿女好,却不肯对自己的女儿好。不管自己的姐妹姐女如何的凉薄,不管自己的女儿如何曾经百般的讨好,始终震撼不了她顽固又矛盾的思想。
爱是双方共付的,如果一方对另一方永远是付出,那么另一方是绝对不会感恩的,更不会回报的。母亲从来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她只想单纯的靠一味的付出来证明女人也很能干。可她的姐妹们从来只会享受,不会付出。为了不赶人情,在母亲重病的时候都不来看一眼。至于走了,毫无利用价值,更没有必要来看了。
母亲的少年是艰难不幸的,母亲的成年是永远付出的,母亲的晚年是凄凉的,因为病重时,她的一个至亲都不来探望她。虽然她的老公也就是我的爸爸,他的儿子也就是我的哥哥,有各种理由无法照顾他,但终究没能照顾她。病重时陪伴她的却是那个他最讨厌的人。
临终时,我的爸爸正好外出买菜,我的哥哥嫂子们如往常一样上班,而我正好那天没有去看她,母亲是一个人走的,心中的凄凉,可想而知。纵观母亲一生,除了童年,几乎没有什么幸福可言。
以前觉得我这一生是不可能原谅母亲,然而努力拼凑和仔细分析母亲的一生,尤其是病重和临终时的情形,却又觉得她老人家一生实属不易,她老人家的痛苦远胜于我。
母亲不是圣人,更不是能奋力摆脱命运枷锁的勇士,她对我的不好,说到底源于自己不幸的童年。
愿母亲在另外一个世界里永远的幸福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