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故宫修文物》是一部好纪录片,里面讲了传统文化的传承,更展现了许多不为人知的传统工艺。故宫文物的身上,拥有着最精美的手工艺,也有着与这个快速的世界脱节的繁复技艺。这样的传统工艺很多都流失在民间的角落,因为太耗时间,因为不赚钱。值得庆幸的事情是,这些诶技艺在故宫里面正在以师徒传授的方式流传。
有这么一批人,用心的爱着这些传统工艺,在老手艺人的传授之下,许多学艺术的年轻人也在接受这份繁复的工作。
每个人来到这个故宫这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原因,每个人来到这里并不是都能一下子适应的。就像做百宝镶嵌的孔老师傅说,当初也是想说要个稳定的工作来到这里,第一次来到的时候还真不习惯,宫门一关就什么都听不到了,安静地连话都不敢说。但是孔师傅说现在觉得还好了,也觉得蛮有意思的。故宫里面很多镶嵌百宝的文物都残缺了,有很多都是孔师傅自己做了贴上去的。
看到这里,想到之前看到过的软嵌螺钿工艺,这种镶嵌工艺做出来的东西是古代贵族才能够使用的东西,螺钿其实螺和鲍鱼这类生物里面的东西,说白了也就是贝壳,古人把它们软化之后做出一小片一小片的图案,然后镶嵌到木器等器物上面,然后再打磨出光泽。清朝的皇室就非常喜欢这类东西,往往大木柜什么的,就使用这种工艺来装饰,而这样复杂的东西,现在也很少见到了。但是软嵌螺钿的东西真的很漂亮。孔师傅做镶嵌的时候有用到贝壳,我想它们修复的那件文物当年也有用到软嵌螺钿的工艺。
纪录片里面在介绍每个修复组的时候,其实都有提到每个组使用的一些传统工艺。
漆器组用的漆料,和现在的工业漆不一样,他们用的都是天然漆,到大山里面和刮漆人直接购买油漆,然后再回去自己调。漆料这种东西貌似很臭,看颜色就知道不是什么好闻的东西,但是做漆器的这些修复师们每天都在闻这些东西,轻描淡写地说每个人刚来的时候都对生漆过敏,不过敏的也只是相对不过敏。还有那段把猪血放到漆料里面调漆的过程,虽然没有闻到味道,但看起来真的很难闻,修复师还开玩笑说已经放自己家冰箱好多天了,放冰箱里面还好一些。
还有织绣组的娘子军们,那些人才是新一代的织女。
里面谈到了缂丝工艺,反正是一种很复杂的纺织法,以前用来做龙袍的,不过看样子已经濒临灭绝了,好在故宫里面还有一批人在学这个东西。
还有木器组用的生物胶,很神奇的样子,估计所有文物都用的这种胶水。不过看样子,这种东西也不太好闻的样子。
这里过着的生活,是现代与古代的交织,这里完成的事业,是现代与古代的对话,这里传承的,是老一代交给新一代的传统工艺。
这里不辞辛劳,这里独有自己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