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为我们一起来总结下《影响力》精华内容。
这本书的作者叫罗伯特·西奥迪尼,他是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终其一生都在研究影响力,曾获得社会消费心理杰出科学成就奖。《影响力》这本书被翻译成了26种语言,在全球卖出了200万册,被《财富》杂志评选的75本必读的最睿智的图书之一。
这本书告诉了我们影响力背后深藏的行为与心理之间的奥秘,以及潜藏的巨大的社交能量。学会了它,不管在事业上、社会交际上,还是谈恋爱、经营婚姻上,都可以更具掌控感,从容得体,又能保持自我,不再摇摆不定。这是一本洞悉人心,又在日常生活中很具参考性的书,值得一读。
人之所以会受别人的影响,是因为人有一套固定的行为模式,当你在接收到某个信号的时候,会不自觉的按照这种行为模式开始行动,这些信号就是别人影响你的方式:有互惠、承诺和一致、社会认同、喜好、权威和稀缺。
影响别人的第一种方法就是互惠。它是指通过赠与或让步的方式,让你心理上产生亏欠感,进而提出自己的要求,而你会因为这种心理上的亏欠感,想要回报别人,从而让自己的行为受到别人的影响。
互惠是怎样运作的呢?我们来看看心理学家丹尼斯·里根做的这个艺术鉴赏实验,参试员要为几幅画作的质量来打分。参试员当中,还有一位是里根的助手,我们就称为他为“乔”吧。为了达成实验的目的,研究人员采用了两种不同的环境来进行。有几次,乔帮助了真正的受试者一个小忙。在短暂的休息后,乔带回来两罐可乐,一瓶可乐给参试员,另一瓶可乐留给自己。还有几次,乔没有帮参试者的忙,他到房间外面休息了几分钟后,两手空空的就回来了。实验快结束时,乔跟参试者说,他正帮一款新车卖抽奖彩票,只要他卖掉的彩票越多,就能得五十美元的奖金,乔希望这些参试者能帮一帮自己。毋庸置疑,先前乔帮助了的参试者,更愿意去买乔的彩票。这其实就是互惠。
在一些单纯的人际关系中,很多情况也受互惠原理的控制。我们来看看这个故事。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有个德国士兵的任务是到敌人那一方去抓人审问,这位德国士兵多次顺利完成任务,但这一次他却因为互惠影响失败了。当时,他在敌方的战壕里,看到了一个落单的士兵毫无防备,正在吃面包。没想到的是,这个落单的士兵,竟然给了他一些面包,德国兵收到面包后非常感动,就把这位落单的士兵给放了。
互惠这种影响别人的方式之所以会产生,一方面是因为你在成长过程中,将知恩图报成为了我们的一种潜意识,如果没有做到,会让自己心理产生愧疚;另一方面,社会认为知恩图报是一种基本的道德准则,为了让自己更好的融入社会,你不得不去回报别人的给予。
那么,要怎么做才能抵消互惠这种社会原理的影响呢?作者说,如果别人给你的恩惠,你确实非常赞同,那就不妨接受它,同时认识到将来有回报他的义务。但如果别人是为了获得你的报答,或者为了从你这获得更多的利益才给予你恩惠的,那么你大可拒绝他的恩惠。
清楚了行为背后的心理原因,你是否能更理性的判断当下行为了呢?
除了互惠,承诺和一致、以及社会认同,也能产生影响的作用。
承诺和一致说的是人们在答应了别人的要求以后,会尽量让自己的行为保持一致,为此不惜牺牲自己的一些利益,甚至答应别人更多的请求。人们之所以会这样做,一方面是迫于社会道德对自己行为的约束,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种方式能够让我们更快速、高效的应对生活的选择。
所以,当与人交往时,要学会反思,这个决定是自己主动做出的,还是受对方影响,为了给对方留下好印象而为难妥协了呢,这背后对方的动机是什么呢。
此外,社会认同指的是,我们都会出现的从众心理。
利用社会认同来谋求利益的行为在很多场合都能看到。比如,酒吧每晚开始营业前,调酒师都会在自己的小费罐子里放上几张客户给的钱,给后来的客人留下一个印象,即把钱放到罐子里是酒吧里常见的礼貌行为。出于同样的原因,公益组织在募集资金的时候,会在筹款箱里放上一些钱,以产生同样的积极影响。
研究人员也会使用社会认同原理,有时候会取得一些惊人的效果。举个例子,实验人员选出了一些害怕狗的学龄儿童,让他们看一个小男孩跟狗在玩耍,每天看二十分钟。通过这样的展示,害怕狗的孩子们对狗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仅仅过去四天,就有67%的孩子愿意跟狗玩耍了,等其他人离开了房间,他们还在跟狗玩耍。一个月后,研究人员再次测试了孩子们对狗的害怕程度。他们发现,孩子们并未随着时间的推移对狗就没那么喜欢了,相反,他们比之前更乐意跟狗互动。
有没有发现,我们因大众的选择而选择,喜欢参考那些与自己有着相同经历和相同社会地位的人,来调整自己的行为。应对社会认同,我们需要做的是认清自己。要明白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不做随风倒,你看到的一切未必是真实的,也许只是障眼法。
下面,我们来说影响别人的另一种方式喜好。我们在生活中,可以通过外表、语言、接触与合作以及好感关联,提高别人对自己的好感度,从而影响别人的行为和决定。想要应对喜好导致的选择偏差,很简单,对事不对人,把对人的喜爱与对事物喜爱区别开就行了。我们就拿外表来说,长得好看的人更容易获得别人的帮助,在改变别人意见的时候也更有说服力。当然,我们也会拿外表来对小孩子做出评价,比如说,一些孩子特别调皮、不知道好好学习,但是成年人并不会觉得他们太淘气,反而会觉得他们可爱。就连老师们也相信长得好看的孩子比长得不好看的孩子更聪明。
权威是通过树立身份,让别人对你的身份产生信任感,这样即使他对你的想法有不同意见,也会按照你的意见而行动。
斯坦利·米尔格拉姆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心理学家之一,他主张通过实验,来发现和总结人类的心理模式。在他的实验当中,最为有名的实验就是电击实验。这个实验是这样的,米尔格拉姆征集了40个被试者,来检验学生的记忆力程度,如果学生犯错的次数增加一次,被试者就要把电压强度增加15级。
过了没多久,学生犯的错误越来越多,受到的电压强度越来越高,他们开始苦苦哀求被试者。没想到的是,三分之二的被试者都没有听从学生的请求,而是把前面整整30档强度的电闸全部按了一遍,甚至到最后使用了致人死命的“最高强压”。实验的结果让所有人都惊呆了,包括米尔格拉姆。后来米尔格拉姆给出的观点是,受试者没办法公然违抗自己的上级,他们这么做都是为了服从权威。通过这个实验,我们不难看出权威的影响有多大。
而想要树立自己的权威身份,我们可以从头衔、衣着和身份标识三方面着手培养。
而想要让自己避免被权威影响,你应该想清楚两个问题:一个是“这个权威是不是一个真正的专家”,再一个是“这个权威会不会对你说真话”。通常我们会比较容易受一个看上去中立的权威所影响,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你自己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被权威的头衔过多影响。如果你觉得上级下达的命令不合理,那么你可以勇敢的站出来,拒绝领导的命令,相信会有人跟你放弃服从的。毕竟,在权威面前,我们更应当坚持的是正义和道德。
最后我们来说,影响别人的另一个方法稀缺。稀缺是通过营造一种数量不足的现象,影响别人的心理的方法。
稀缺利用了人们的这两种心理,一种是人们习惯性的思维方式:根据获得一件东西的难易程度,来判断这个东西的质量好坏。另外一种心理是人们的逆反心理。当你选择某件事物的自由受到威胁时,你就会越想得到这种事物,不管这件商品你是否真的需要。
想要应对稀缺,首先要保持冷静,不听从情绪而是听从脑袋。另一方面,想要造成别人眼中的稀缺感,就需要营造出竞争气氛。
互惠、承诺和一致、社会认同、喜好、权威和稀缺,这六种影响别人的武器,无时无刻不影响着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我们如何做到独立思考,避免受到别人的影响,同时我们还能影响到别人呢?在这里,给大家介绍运用影响力方法的两大原则,尊重捷径和以柔克刚。
尊重捷径需要我们在生活中客观、正视这些影响别人的方法,不要因为有些人利用了这些技巧,伤害了别人而心生厌恶。所有工具没有善恶之分,而是因所用工具的人的品行差异有了善恶不同。
学习后一方面,在面对那些利用影响力方法而获暴利的人,我们有了免疫力。另一方面,学会顺应别人的心理,灵活的运用这六种方法,也让我们工作上更轻松自如,事半功倍,以柔克刚化解问题,让大家关系更和谐一致。生活的本质就是关系与合作,既然这些技巧能帮助到大家,为什么不善加利用呢,做一个传递美好、人见人爱的社会活动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