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办了一个英语培训机构,原先其中一个少儿英语班(针对小学一年级)是外教上课,但是她纠音环节都没有落实,有数位家长私底下商讨下学期就换个培训机构。A知道这个消息后,临时叫我了去替换任教,然后现在也就是由我正式接手。
这一次是第二次与一群孩子(10个)过招。第一次是临时代课,那时不知道自己要长期任教,心态相对也不一样。现在我成了这波孩子的老师,经手的事情会多一些。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丝丝的感悟,想谈谈家长、孩子和我(任教者)的焦虑与安全感。
首先是家长的:
一是因为作业的未知。外教没有每天在微信群里及时公布作业,虽然课堂上给孩子们看过。但是看一眼,对一群一年级的孩子而言,简直就是耳边风,还是需要告知家长。没有书面作业的落实,中国家长还是普遍觉得没有安全感。
二是因为纠音的缺失。家长送这个年纪的孩子来学另外一套英语教材,其实本质目的还是在于英语语音和知识本身的获取,而不是为了让孩子感知英语,培养兴趣那样简单。在家长心目中,那是幼儿园阶段的任务,小学就是要实打实的学习了。因此,孩子发了朗读视频,没有给予及时反馈,他们感觉没有真正落实到位。
针对这种现象,我来来谈谈自己的措施与焦虑。
一、为了消除家长的不安全感,采取措施:及时发送作业以及纠音。孩子朗读上的问题,我及时记录,并附上自己的朗读示范。并单独@家长,给孩子的朗读评分,并给出点评以及建议。这是很符合中国家长心理的,事事要见到一个分数,没有分数那种茫然感还是很重。另外,他们其实不会点开其他孩子的朗读情况,从别人的错误中吸取经验,更好一点也只是简单地对比不同孩子的分数,然后点开比自己孩子更好的,做一个初步的了解。
结合自己大半年来一直坚持的英语学习,有个初步的体会:英语学习的本质是勇敢去面对自己的错误,而不是事事等第三者指出来。比如口语问题,就是自我录音,放给自己听,这样其实就能知道自己的一些不足。而现在很多人将这个反馈机制外包,靠第三方来给自己矫正。
那么回到这群低年级孩子,这个反馈机制其实更多应该是靠家长来落实,因为到我来指出问题时已经差不多算是测验结果,而不是前期的练习。没有充分的练习,怎么可能有良好的测验结果。另外还有一个问题,问题指出了,真正去改进还是要家长督促下去。所以,这个时代,孩子的教育真地不在教者身上,是在家长身上。
二、我的焦虑:感觉时间被占用。后来一想,首先我要借外力训练自己的多任务处理能力。就是去反思自己的一天24小时,除去吃饭睡觉,那么英语学习、看闲书、上班(上课备课改作业培优补差,开会琐事等)的时间占比,以及什么时间段去做什么事情都是要去考虑的。这样一来,我就将纠音时间段放在脑子略显疲惫的时间段,那时做高注意力的事情已经很难,对付这些任务绰绰有余,包括少儿英语的备课也是在正式做完其他难度大一些的任务后来完成。
三、我的挑战:课堂激励的有效性。少儿的不可控制性会延伸出很多问题:孩子上课上着上着跑去躺在地上;或者从位置上跑出来到我这里来;又或者交头接耳,一个话题感兴趣就会无止境地说下去。有时候没办法,只能发指令:“看谁最快坐在位置上,否则就没收你们的奖励卡。” 其实说出这句话,我已经打脸自己了,这是借助“恐吓”的语气来压制他们。因此,课堂的即刻激励方面是我的短板,也是应该要看一些书籍来弥补的。纪律与灵动是需要同步发展的,偏颇任何一方都是不妥当。所以,以前听过家长略带忧愁地说:“当一群小朋友在一起做什么事情,自己家那个特别出格时,就觉得脸上很无光,怎么教出这样的孩子?” 这种对比感,其实我在课堂上也有感触,比如为何一些小朋友特别乖,说什么就去做什么,就觉得这样的特别好,这显然是我的纪律意识占上风。
那么回到真正的主人公孩子本身,他们的安全感来自哪里呢?举几个真实案例:
案例一:小朋友B迟迟不肯发送朗读视频,无奈他妈妈独自微信我说明这一情况。我当下回复说是:孩子的完美意识在作祟,不妨去点开其它得分不是很高的小朋友的视频,让他听一遍就知道其实其它小朋友也没那么棒。果然,他很快发送了视频。
【事后反思:其实我这个逻辑也是有问题的。首先我们希望孩子养成的一种素质是接纳自我的不完善,然后愿意努力去改善。而我让孩子去看不是那么完善的,以此来激发他的勇气,这个真地是良好的计策吗?】
案例二:每节课前是复习小测验,小朋友C一旦不会写练习,就怎么也不肯交,就说自己不会写,不想交。于是要给她更多的时间,还请其它小朋友或者亲自课间辅导她。这样“放水”才最终慢吞吞交了作业。
【这个现象与网络上盛传的陪孩子写作业的情况吻合,很多家长都在感叹陪孩子(尤其低龄段)写作业真是一场自我的修炼。那种磨磨唧唧的速度,真是让人抓狂。我很好奇,孩子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是因为什么原因,相应的幼儿心理书籍我还是涉及不多,目前无解。】
但是总结这两个案例,小孩子的畏难情绪如果在初期没有得到合理的引导和疏通,后期会越来越难改进,还是需要家长的时刻留心。这个时代,教育不是靠名师,是靠家长的步步用心与细心。
天底下的爸爸妈妈们,你们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