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很小的时候开始,我其实就是一个特别不安定的人。表面上看,我可能是一个特别乖、特别懂事的孩子,但到了真的发生什么事情,哪怕是一些很小的事情的时候,我平日里表现得平静的内心就会开始急躁。
记得小学时特别流行玩那种纸折的赛车,放在桌面上弹的那种小游戏。那时同学给我折了一只赛车回家,回家一个人玩又觉得无聊,于是就叫母亲和我一起玩。那天是母亲河我约定去游乐城的日子,我们在赌博机旁边找到一张很大的台子,母亲便提议我们在台子上弹赛车。我说好啊。但我没有注意到的是那张台子的边缘是有缝隙的,很快我就用力过猛吧赛车给弹里边了。我难过不已,一回到家便哭了起来,母亲却不以为然。我脑子里还记挂着那辆赛车,又不满母亲的态度,便开始大声抱怨:“要不是你提议在那个台子上玩赛车,我的赛车就不会不见了。”母亲也不满我的态度,当即便和我吵起来,最终还是妥协重新给我做一辆赛车。后来我又因为母亲做的赛车和原来的不一样与母亲吵了整个晚上。那时的心很小,总是和这和那过不去,在自己画的圆圈里伤心难过;印象里当时我还把水果刀拿出来了,但具体的也记不太清。
小时候的我就是这样,因为一点点鸡毛蒜皮就能与人大发脾气——客厅里无数的小声音,无论是放电视的声音,还是切菜切得大声了些,都会让正在写作业的我心烦意乱。可能因为父亲有时候也是同样暴躁的人,也可能因为家庭原因,我自小到高中都没有自己的卧室,我的内心总是被各种声音蒙蔽,我的眼睛里总是感觉有无数散乱的光向我射来。所以我讨厌嘈杂,喜欢独处,安静与孤独。我现在知道,这并不能怪我的父母,我不该去埋怨我的生长环境,我应该去想想自己。但我那时不懂,我从小学到高中的最后一年之前,只会埋怨。在家时埋怨为什么我不能拥有自己的卧室,不能有独立的写字台,埋怨他们为什么要在我写作业时放电视;初中时埋怨为什么学校的环境为什么这么不好,埋怨上课时同学问我问题影响我听课;高中时埋怨为什么晚自习时身后的同学讲话那么吵,埋怨学校的老师水平不够高,课程安排不够合理,埋怨为什么考试时坐在我旁边的人总在抖腿……从小到大,我一直埋怨着,一直嫌弃着周围的所有不完美而打造的那个不完美的我,却不知道这个世界本就充满着不完美,而正是这些所有的不完美,成就了我们那些美好的回忆和经历,成就了这些美好的我们。我一直渴求把所有因素都控制在一个完美的点上,使未来的我能够变得完美,无论是学习成绩,还是其他什么。直到我小考失利,中考失利,再到最后的高考失利。我总是不断地再失利之后抱怨,沉沦,而不愿去安于那个现在看来还不错的当下。我曾一度以为是这些所有所有的不完美,导致我人生中这一系列的失败。可现在我明白,人生本来就没有所谓的成功与失败。因为假使我界定的成功不是与他人比较而得来的成功,那么所谓的失败只不过是现实中的你偏离了你心目中那个自己应该达到的目标而已。你只有自己的成败,而无他人的得失。所有的我从小到大埋怨的这一切一切,终究使我离自己曾经的期望愈来愈远,不论是所走的方向,还是我所相遇的人。他们以我曾经所犯的业的果报返还给我。佛说:“万物皆空,因果不空”。
我从小受教育作为坚定的唯物主义者,对于所谓的“心”的东西是很反感的。我们常说,你成绩上不来,考试考不好,一定是你的知识没学好,学习不够用功;所以自小就把注意力放在功课上,放在补习班上。我们谈“心”,总是作为意识,作为工具,学习知识的工具。因为世界是物质的,只有知识才能使人进步,才能改变世界。我们从小被教育“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没有知识的人是无知的,是可怕的,是文盲,所以我们总是认为人如果一件事情做得不好,是因为知识不够。所以我们不断不断地拿起,我们的双手越来越沉重,我们的心越来越累,越来越多的包袱要把我们压垮。可尽管如此,从前没有做成的事情现在还是没有做成,曾经没有实现的梦想如今也还是没有实现。我们从来没有没教育说“要放下”,“要用心去改变这个世界”。曾经读一篇文章,有句话让我十分深刻:心决定性,是谓心性;性决定命,是谓性命;命决定运,是谓命运;运决定气,是谓运气。故心决定命也。我们常把唯心和唯物作为评判客观世界的标准,常认为世界的标准是唯一的,但人是主观的人,心则是人的主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上讲: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所以我们常常强调人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但我认为这和“心”还是有本质的不同的,心能易物,而不是物能决心。但这种思想不是唯心的思想,因为它不是一种世界观,而是一种处事观,一种做事观,是伴随着强烈主观的,也只有伴随着这种强烈的主观,我们人才能改命,才能成事。但我们现代人常常自以为是,认为我们古人所讲的“心”不过是所谓的唯心主义,认为中国传统的易学儒学道学不过是所谓的封建迷信、迂腐礼教、摆烂无为,不愿意花时间去读书,读我们的经典,更不愿意去思考,去辩证实证;实际上我们把所谓的“看透红尘,明了世事”当做沉迷物质、不愿读书的借口,不过是我们被欲望、被物质迷惑心神而反映出的真正的“愚昧无知,自以为是”。这正是“祖宗留下法,惜无传法人”我们这一代人没有信仰,不愿广读诗书反而认为传统封建,也不愿投身马列反而认为我们专制,我们无知地自我封闭,所以我们不可知这世界的本质,所以我们迷茫。我们上着几十年前的人们梦寐以求的大学而不知所谓,也不知前路为何方。我们仿佛都被这个世界所蒙蔽了,不知道自己真正所想要的是什么,又或者知道自已要什么却还是不免被现实所左右,陷入所谓的“卷”或“争”。
我缓缓地追溯来时的道路,曾经的迷雾逐渐捋清,或许有很多原因使我不能成为我想象中的那个我,但我却明白了我为什么会成为现在的这个我,但我不后悔,曾经没有跨过去的业障可以重新跨越,曾经没有意识到的问题我可以加以改正。幸运的是,一条或许“错误”的路上我还遇见了这么多可爱以及珍贵的人。此时的我或许比以前更深刻地理解了为什么“天底下所发生的一切事情都是好的,没有坏的”以及“天地轮回,周而复始焉”。而这一切一切,也很有机缘地让我在晚自习时间吾到并且记录了下来,让我浮躁的心平静,安宁。
道家讲:道无言。即大道是不能言说的,说出来写出来的都只是法。但在周遭所有所有的浇浮中,我却能从文字中觅得一丝清静,像很小的时候一样,保有内心最纯真的美好,这或许就是文字于我的有意义把。它对于我来说就如同一面镜子,照见我来时的道路,我在其中更清晰地看见和了解自己,看见世间所有的美好,所有的安乐,所有的平静。它,亦是我内心的剪影。
周末的两天里,我一直在追寻如何让内心富足且安定的答案,今晚写了这么多,可能也没有十分明确的答案。我于写的这段文字的过程中所悟到、得到的心安仿佛就是答案。答案或许的确不该向外去寻找,而应向内去追寻,于知,于身,于行,于心。
——2022.9.25 21: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