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秋十月下旬,到翠华山看红叶,已经有六、七年的时间,年年红叶年年看,总也看不够。
翠华山原名太乙山,因道教太乙真人曾于此山修身悟道而得名。该山是秦岭的一个支峰,位于西安市长安区太乙宫镇,地处秦岭北麓,距西安市北郊59km。
翠华山的堰塞湖名曰天池,海拔高度1100m,乃景区之中心。湖的东南西三面皆是高山环峙,东面山腰有翠华庙,西面是山崩奇观,南面群山万壑,有山间小径可达甘湫池。天池流出的水沿北面沟壑汇入太乙河,太乙河汇入潏河,潏河汇入沣河,沣河在咸阳附近汇入渭河。
天池四周有步道,可沿湖一周在不同的位置以不同的视觉观赏湖光山色,也是观赏红叶的绝佳之地。翠华山中有一种野生植物曰黄栌,每年十月中下旬,天气骤然寒冷,黄栌叶子由绿变黄、变红,形成了漫山红叶的盛景。特别是在蓝天白云之下,天池水色呈现翡翠般的绿色,微波荡漾,湖的周围是明光灿烂的红叶,此等景色如诗似画,美妙绝伦。
天池可行舟,或荡双桨架小船,或开电动船,船的形状不同,操作方法不同,价格也不同。在天池中划着船,山倒映于水中,蓝天白云亦倒映于水中,颇似在蓝天白云间和红色的山中行舟,别有一种韵味在心头。
天池西侧是山崩奇观,约形成于公元前780年,即周幽王二年。《国语》记载:“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是岁也,三川竭,岐山崩。”相关资料推测,是该次地震导致翠华山发生山崩,崩石堆积堵塞山涧溪流,形成了堰塞湖。
天池山崩石海面积约1.5 k㎡,景点有:风洞、冰洞、剑石、夫妻对拜、玉兔醉卧、鱼拜太乙、巨蚌含珠等。
风洞与冰洞,乃天然洞穴,黑暗幽深,风洞长30m,冰洞长120m,属于大块巨石重叠、支撑产生的缝隙。洞中颇寒,冰洞似有常年不化之冰,炎炎夏日行走其间,颇为冰爽。
山崩石海中怪石嶙峋,游览者能够发挥想像,如剑石者,形似一柄古剑,对天竖立。夫妻对拜石,酷肖一对夫妻,低头对拜,惟妙惟肖。
天池西侧有翠华峰,海拔1414m,沿石磴山路可攀登至峰顶。山路崎岖陡峭,沿途有几处观景平台,站于平台之上,可远观山崩石海及天池。
沿途看到一块巨石,石顶部似有一老者盘腿而坐,曰太乙真人石。相传太乙真人带着哪吒与金霞二仙童,来到终南山,太乙真人常盘腿坐于该巨石之上,俯仰天地,昂首群峰,觉悟道法之真谛,以普惠众生。
走过一座铁桥,绕过一段山路,便登上翠华峰顶。峰顶平台乃一块巨石,面积约4-5㎡,凹凸不平。站于峰顶,环顾四周,群山万壑,层峦叠嶂,颇有无限江山之感慨。
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皆是登临高山绝顶的真实体验,也是户外登山者旅游感受的魅力所在。站在翠华峰顶望天池,乃一小塘耳,其所在山谷南北方向沟壑绵延,与秦岭北部的广袤平原相连接。
秦岭属于中华龙脉,东西绵延约1600km,南北约300km,是长江、黄河之分水岭。秦岭北麓西安段有七十二峪,两山夹一水曰峪,山连山,水连水,山水相依,孕育出了为数众多的秀美山川,翠华山乃其中之一。
翠华山迎客松旁有翠华宫,内部供奉着翠花姑娘的塑像,香火旺盛。天池东侧玉案峰,海拔1688m,山半腰处有翠花庙,位于悬崖绝壁之上,山路陡峭狭窄,崎岖难行。大约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曾登上崖壁,参观过该庙。后来听说山路为雨水落石毁坏,一直未能再次登临。
相传泾阳县有个姑娘,名曰金翠花,美丽出众,与本村的潘郎相爱。兄嫂嫌贫爱富,将她许配给咸阳城里的王姓富豪。眼看婚期已到,翠花姑娘又气又急,为拒绝这桩婚姻,无奈逃避躲藏于秦岭北麓的太乙山中。寒来暑往,斗转星移,经过长期的修身悟道,突然有一天地裂天开,乱石崩塌,堰塞成湖,天上仙乐奏起,仙女降临,迎接翠花姑娘飞升成仙,山名也因之称为翠华山。
古代人想像力丰富,颇具浪漫情怀,创造的神话故事圆满、生动、感人,既丰富了日益繁盛的文化内涵,也增加了旅游的乐趣。翠花姑娘漂亮、勇敢,为追求幸福美好的爱情,逃匿山中,成道成仙,成就了辉煌灿烂的人生。
翠华山是一座大山,总面积32 k㎡,游客参观的天池及天池旁侧的山崩石海等核心景区,仅为景区的一小部分。天池南侧深山之中还有冬季滑雪场、甘湫池等,甘湫池也是一处堰塞湖,因水源不足、池水渗漏已变成干涸之湖。甘湫池是面积更大的一处山崩石海,其堆积层厚度约500m,分布范围5.2 k㎡,其规模属于国内第一、世界第三。
秦岭挟山岳之盛,河网密布,名山众多,像太白山、华山、骊山、少华山、南五台、翠华山、九鼎万花山等,都是名闻遐迩的著名景区。翠华山是老牌景区,山青、水秀、石奇,兼之年年秋天红叶烂漫,是游客理想的赏心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