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点累,花半天时间对比了一下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的中译本,想选出一个翻译更准确、更接近原著的译本来阅读。
翻译讲求“信、达、雅”,这是中学老师教给我们的。然而在大学,老师教会我:“不要教条”,翻译“准确”是最重要的,要避免翻译家“愚蠢的自负”。
所谓翻译家“盲目的自负”,是指译者自以为完全理解作品(意义、结构、技巧),于是按照自己的表达方式来“意译”原著文本。这世上,又有谁能真正理解谁呢?高鹗续写《红楼梦》,自以为读懂了曹雪芹的前80回,然而出于其笔下的后40回境界、笔法一泻千里、饱受诟病。同语言的阅读、续写尚且如此,更何况跨语言、跨文化的文本翻译呢?
译本不能苛求,没有十全十美的翻译,只有更接近原著的和适合自己的。
有人读书追求语言的优美,尤其外国著作的表达习惯与我们有很大不同、理解起来麻烦,所以“通俗易懂”也显得很重要。因此,对于仅想了解故事情节、不求甚解的读者来说,“达”和“雅”可能更重要一些。对我而言,想要全面理解作品,每处细节,每个意思,因此更看重准确。
对比了5个版本,包括草婴的、刘辽逸的、娄自良的、高捷的、陈亚锋的,最终选择上海译文出版社的娄译本。草译更流畅自然,但舍弃了一些细节,很多地方是译者自己的意译;刘译笨也不错,但是选择对比多个细节后,我决定读娄译本。
然而看了一下字数,100万字。啊,明年再读吧,先啃卡夫卡和乔伊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