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写于1930年1月5日,是对林彪散发的一封对红军前途究竟应该如何估计的征求意见的信的回信,当时主席37岁。
《西游记》观音院那一回有场大火,书中写道“这正是星星之火,能烧万顷之田”,莫非主席化用了此处?
在文章中,主席针对当时党内存在的悲观思想,以当时最大的现实(中国是一个许多帝国主义国家相互争夺的半殖民地)为基础,进行了透过现象深入本质的分析,指出革命力量虽然暂时弱,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革命高潮一定会到来,而且快要到来了。
当时的形势是白色恐怖统治全国,红色政权力量弱小,党内的悲观主义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党中央当时也想让红军分散成小队伍,散向农村。在这种情况下,主席这篇文章让大家看到了希望,而且希望不是凭空说出来的,而且在有理有据的分析的基础上得出来的。
鲁迅先生是“于浩歌狂热之际中寒;于天上看见深渊。于一切眼中看见无所有;于无所希望中得救……”毛主席是于黑暗肆虐中看见光明;于深渊看见天堂。于山重水复中看见柳暗花明;于切身实践中率领大家得救……
摘抄——
1.一九二七年革命失败以后,革命的主观力量确实大为削弱了。剩下的一点小小的力量,若仅依据某些现象来看,自然要使同志们(作这样看法的同志们)发生悲观的念头。但若从实质上看,便大大不然。这里用得着中国的一句老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就是说,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它在中国的环境里不仅是具备了发展的可能性,简直是具备了发展的必然性。
2.我们看事情必须要看它的实质,而把它的现象只看作入门的向导,一进了门就要抓住它的实质,这才是可靠的科学的分析方法。
3.如果我们认识了以上这些矛盾,就知道中国是处在怎样一种皇皇不可终日的局面之下,处在怎样一种混乱状态之下。就知道反帝反军阀反地主的革命高潮,是怎样不可避免,而且是很快会要到来。“星火燎原”的话,正是时局发展的适当的描写。只要看一看许多地方工人罢工、农民暴动、士兵哗变、学生罢课的发展,就知道这个“星星之火”,距“燎原”的时期,毫无疑义地是不远了。
4.抛弃城市斗争,是错误的;但是畏惧农民势力的发展,以为将超过工人的势力而不利于革命,如果党员中有这种意见,我们以为也是错误的。因为半殖民地中国的革命,只有农民斗争得不到工人的领导而失败,没有农民斗争的发展超过工人的势力而不利于革命本身的。
5.愈是恶劣环境,队伍愈须集中,领导者愈须坚决奋斗,方能团结内部,应付敌人。只有在好的环境里才好分兵游击,领导者也不如在恶劣环境时的刻不能离。
6.所谓革命高潮快要到来的“快要”二字作何解释,这点是许多同志的共同的问题。马克思主义者不是算命先生,未来的发展和变化,只应该也只能说出个大的方向,不应该也不可能机械地规定时日。但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即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