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只是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这么简单的一句话,居然打动了无数人。
朋友圈这段时间都被诗和远方刷屏了,要问到底多魔性?现在我打字写个“诗和”后面都会自动出来“远方”!
只是可惜,你以为锅里的东西,光是看看就能到碗里来么?远方,换个说法就是,那还不是你的。
为什么诗都在远方,眼下就只有苟且?因为你给自己设下了屏障。
当你说 远方的时候,那不只是一个地方,里面更包含了你对那个地方的评价:上海是小资的,北京是繁华的,深圳是效率的、苏州是诗意的,于是,你以为想寻找某个地方的生活,就必须去到那里。
其实,没有什么地方应该是什么 样子的,是那里的人让它变成这个样子,你也是人,所以 你也一样可以。
“当我年轻的时候,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
当我成熟以后,我发现我不能够改变这个世界,
我将目光缩短了些,决定只改变我的国家;
当我进入暮年以后,我发现
我不能够改变我们的国家,
我的最后愿望仅仅是改变一下我的家庭,
但是,这也不可能。
当我现在躺在床上,行将就木时,我突然意识到:
如果一开始我仅仅去改变
我自己,
然后,我可能改变我的家庭;
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
我可能为国家做一些事情;
然后,谁知道呢?
我甚至可能改变这个世界。”
这样的道理,不要留着刻在墓志铭上,现在就可以做到。
如果你想过小资的生活,那就从现在开始。即使你坐在拥挤的写字间里,也可以从布置自己的那个小格子开始,让它充满你的个人气息,即便你忙到只能喝公司茶水间的咖啡,在那五分钟里,也要以一种优雅的姿态慢慢品味。
如果你想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那就也可以立即行动,哪怕只是先在你的书桌上种下一朵不起眼的小花,当你看到它,就会提醒你别忘了链接大地母亲。
你可以从给家人的一次烛光晚餐,周末和朋友一起踏青,午休时间忙里偷闲画一幅简笔画,甚至从记手账,改变平时听的音乐,步行上下班开始。
你可以过着另一个城市的生活,甚至可以像另一个半球的人那样生活。
我有一个朋友,就是在任何状况下都追求品质生活的典范。刚开始,当我知道她要在没有自己产权的房子里,装地板,装阳台,甚至连烟雾警报器都要配备时,我觉得这孩子真是太败家了 。
但是跟她相处了一段时间,我彻底爱上了这个正能量女孩。她弹古筝,做烘焙,发起公益事业……其实她只是个普通女孩,和我以及我认识的所有人一样普通,只是她愿意过得好,所以她就可以!
她不仅把自己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更是“不自量力”地要凭一己之力推动社工事业,她开设了社工培训班,给那些迷茫中的青年指引方向,就在我写到这里的时候,她在微信上跟我讲她的培训班招生面试已经完成了,今天网上已经发布了社工考试通知,她离目标更接近一点了。我隔着电脑屏幕,都被她的快乐感染。
你不仅可以过着另外一地的生活,还可以过着另外一个身份的生活。
当你坐在电影院里看电影的时候,你可以假设自己是导演,要怎么去设计每一个镜头,假设自己是演员,可以怎么更好地表达,假设自己是编剧,你剧本里的情节和现在演出的这个版本有什么不一样。
你可以每天都给自己设定一个不一样的身份,早晨起来,你可以设定,今天是作家的一天,于是你动笔写下的每一句话,哪怕是无聊的文件,也要在你能力范围内写出 最美的句子。你 也可以设定,今天是画家的一天,于是你用带着美感的眼光去观察这个城市,也可以调皮地在笔记本上用简笔画来代替写字。
其实,远方只是一个方向,你要向哪个方向走,取决于自己。即便你生活在一片糟粕中,也可以当下决定前往一个诗意的方向。
就好像法国爆炸事件的第二天,有人选择在恐惧中闭门不出,也有人把钢琴搬到街上来弹琴安抚市民的情绪。那街头的钢琴声,即便是在爆炸的废墟之上,也立即把整个世界都变得诗意了。
去远方,其实并不能改变什么。如果你因为眼前的苟且,而选择远方,那仅仅是一种懦弱的逃避 。并且,无论你走多远,终究还是要一步步走回来。等你回来,一切都没有变 。
旅行真正的目的不是逃避,而是要记住远方的模样,让自己无论何时何地都有诗意的能力。
你所生活的每一个当下,都是别人眼中的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