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
不按常理出牌,往往能出奇制胜。人们往往好面子,那些不要脸地去撕别人面子甚至里子的人,就应该承担相应的风险。当他们自以为攻击到你的要害时,那恰好就是他的要害。那时候,你不管多疼都要面不改色地还回去。
从另一个角度,一个人,如果能做到撇开对方的任何意图,忍下愤怒回击的本能,用理性分析内容的真实性,这举动本身就提升一重境界。虚心纳入谏言又提升一重境界,积极整改自我再提升一重境界。最后做到常常主动审视自身的不足,格局不断的变化,推陈出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要么,就真真实实的做一个唐僧,拥有一颗能盛下万事万物的佛心。那样,任它风云变幻,云卷云舒都在脚下。从战神,到学究,到唐僧,也许要经历半生的时间,也许只是一天之内的觉悟。但无疑,这都是我。
002
认错的人是勇敢的,而改错的人是伟大的。
这件事上,那不过是个普通的女孩,做了情面的奴隶,不肯承认自己的错误。没有看清批评的本意是劝诫,接纳的结果是完善,离得体的自己更近。倒是我,开始进行自我反思。这是习惯。
“是不是我气性大易激怒?对年轻人语气太重?对社会道德有过高标准?对人性有太多期待而苛责?或是另一面性情软弱,怕撕的玻璃心?
更甚,是我先做了情绪的奴隶,动了“教育他人是非曲直,提升对方素养”这样主观的念头?”
深思更觉可怕———我究竟在小事上消磨了多少时间?原来杂念会干扰我们这么多,又有多少时间拿来做正事?总结下来,我还是删得不够及时。更不应该不设防备的添加人。这才是最最正确的做法。(现在看来,的确是我解闷消遣了人家呐!)
时间那么宝贵,应该用在自我成长上。
以目标结果为导向,其他一切皆无关。但若是半途因做了好事而减缓速率,倒是颇有人性的光辉了。这种专注的线性思维,值得我们发散思维的效仿学习。我正是给自己上了一课。万事皆可改进。
要爱惜时间,要摒息杂念,要无视闲人。
意念一起,就是情绪涌上头的开端。很多为闲事烦情所扰的人,都是杂念拨动了闲心。
人生在世,就像木秀于林,需要时常修剪,定期卸掉那些边角碎料。打磨自己的心性,纠正自己的行为,无限接近真理,不断向上,无谓的风姿精神力,呈现挺拔与茁壮,成就完善与圆满。哪怕再多的雷电风雨,都不能撼动它的根基。
003
总结以上,为了防止再有杂念干扰行动的情况发生,我将其归纳出六个步骤,它们形成一套连贯完整的反应机制,帮助大脑在日常快速甄别分析,作出最正确的抉择,从根本上持续奏效,保持在理想的轨道前行。一切有待实践的检验:
识别情绪——〉去除杂念——〉修正认知偏差——〉填补知识空缺——〉加强核心技术——〉锻炼持久耐力
一、识别情绪
古人说的不生气,就是识别并调控自己的情绪。要保持心境如一碗端平的水,时刻察觉着它的起伏与意图。
虽然喜悦让它微有波澜,但愤怒让它动荡不安。打翻碗里的水,得不偿失。
二、去除杂念
当察觉到情绪不稳的变化,就要主动干预,不能任其肆虐,带动行为偏差。否则轻则毁掉一件事,重则毁半生。更多时候是耗费心力与时间。
一直主动干预,想方设法做任何让人积极起来,直到消除干扰,回归到正确的行径中来。
追本溯源,问自己这种情绪究竟从何而来?何时开始?碰到何种情况时出现?把症结、心结找到,当梳理清楚它的反应机制,你就可以出相应的应对机制了。在它即将出现时,像杀毒软件一样KO它。
情绪是一匹脱缰野马,会践踏辛勤耕耘的农田,让你颗粒无收。要用理智与方法彻底降服它。
三、修正认知偏差
人会选择和自己接近的人做朋友。但更应鼓起勇气接纳发出不同声音的人做朋友。不同的性情、不同的为人处事、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精神面貌、不同的思想观念与见解......都是你看世界的另一双与众不同的眼睛。如此,向外,你才更清楚一个真实世界的全貌,更接近真理。从而,向内,360度无死角的侦察、检阅、修正自己的认知,成为更好的人。
四、填补空缺
当做到了第三点,你发现了自己的错处,矫正后,露出认知构架,才知哪处有缺陷哪处美中不足。接下来,便是想方设法往空缺里填坑补泥,添砖加瓦,为将来修得更高而不坍塌打下牢固基础。这又像修建筑物,用坚实的认知塑造稳定有力的人格。
五、加强技术
当做到了第四点,就继续保持这种状态。好比维修完建筑物,进入精心地装修装饰阶段。每个人都有天赋与长处,你的任务就是找到它,费心思打磨它,直到成为你最亮的闪光点,取之不竭。
六、锻炼持久耐力
当你有了傲人的技术,还要保持过人的毅力。就好比精心装潢的屋子,还需要时常保持整洁才能一如当初。毅力就是持续保持的耐力,它能帮助你甩下一批天赋过人却半途而废的对手。我并不想用磨砺这个词,好似其中过程有多么苦大仇深。它应当是简单清晰的,因为它有规律与技巧可循。
那就是复杂的事情简单做,简单的事情正确做,正确的事情重复做。成功就是不断重复正确的事的积累。所以当一件事做对了,下次仍然这样做,直到自动形成一种高效能的惯性。
此外,持续的动力=持久的耐力
要找到启动自己的驱动力的那个开关,热爱与成就感都会促使我们自发地去做一件事,葆有源源不断的激情。
对自己要有一双额外的督查之眼,一个统计样本,一套鞭策机制,争取把更多事都高效做对。这样就离成功更近。而且成功不是目标终点,它是一个状态。坚持对的,反复练习,形成条件反射一样简洁的习惯,就获得了毅力。当你有了毅力,便可以用解放的大脑、节省出的精力去探索新鲜未知的领域。而不是囿于当前的困境。
目前做到了第几步??
202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