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简介
本书以1880-1910年间瑞典中产阶级的生活方式为观察对象,通过丰富多彩的民俗材料,描述了中产阶级的生活图景。本书融合了历史学和民族学的方法,打开了一个极富成效的新领域,堪称当代人类学的经典之作。
关于作者
奥维·洛夫格伦和乔纳森·弗雷格曼,两人均为瑞典隆德大学欧洲民族学教授,前者主要关注文化分析这一新研究方法的运用与发展。后者主要研究身体、记忆和近现代欧洲的日常生活。
核心内容
1.瑞典中产阶级对时间、自然以及家庭有怎么样的认识?
2.瑞典中产阶级、是如何将自己同工人和没落贵族区分开来的?
前言
这期解读的是《美好生活》,它的副标题是《中产阶级的生活史》。这本书的中文版大约20万字,我会为你讲述书中精髓:瑞典中产阶级的思想和价值观体系是如何形成的?
现在关于中产阶级,网上有许多讨论,相信大家对中产阶级这一概念有许多自己的理解。那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之为中产阶级呢?
有人说是家庭年收入30万以上的人群;有人说中产起码配有150平的房子,和两辆价值不菲的好车;还有人觉得中产阶级是一种生活方式,意味着你必须有能够彰显身份的衣着和言谈举止,比如下午茶、一年两次的旅行、有品质的包包和鞋子等等。
而我们今天要讲的《美好生活》这本书,试图通过剖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时,瑞典这个北欧国家新兴中产阶级的生活方式,去研究中产阶级思想文化。难能可贵的是,这本书并没有把中产阶级当做是政治和经济属性来研究,而是把重点放在了文化层面上。
《美好生活》这本书的作者有两位,他们分别是洛夫格伦和弗雷克曼。他们分别是著名的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在学术界有着非常崇高的地位。两位作者深度融合了历史学和民俗学,在研究方法上相互借鉴,最终合力写了《美好生活》这本书。
好,接下来我们来说这本书的核心内容吧。我将从两部分为大家讲解,第一部分是瑞典中产阶级对时间、自然以及家庭有怎么样的认识?第二部分是瑞典中产阶级、是如何将自己同工人和没落贵族区分开来的?
第一部分:瑞典中产阶级对时间、自然以及家庭有怎么样的认识?
先说时间。在19世纪的瑞典,中产阶级和下层农民在时间上的观念是截然不同的。从《美好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中产阶级认为下层农民不会掌握时间,过着极不负责任又毫无纪律的散漫生活。
《美好生活》中举了这么一个例子,如果有人问一个农民他的女儿多大了,农民的回答常常是:“她应该四岁了,因为她和我那匹棕色的马同岁,而那匹马出生时,那块地还被用作牧场呢。”更让中产阶级们惊讶的是,许多农民对自己的出生日期一无所知。
这是因为对农民而言,时间既不是均质的和数字化的,也不是机械呆板的,而是依据自然的节奏而流逝的。而农民正是通过地里庄稼的收割和休耕时间,来获取时间感的。
但是对于中产阶级来说,守时是一种美德,时间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容不得浪费。
《美好生活》的作者发现,这一时间观念的转变,与近代工业化密切相关。在劳动分工不断细化的背景下,一种纪律化的时间观就尤为重要了,如果没有守时的观念,劳动的标准化和生产协作根本无法实现。
因此在19世纪,强制学习成为规训时间的重要手段,正是通过制定班级、课程表、课间休息、铃声等规矩,培养了孩子们拥有中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
接下来我们看,对于自然,中产阶级又有什么样的思想转变?说到瑞典,我们脑海里会立刻浮现出大片森林,登山者眺望远方的场景,而瑞典人的性格中,似乎有一种天生的对于自然的热爱。
但是,这种热爱是自古就有的吗?并不是。事实上,自然在最初对于农民而言,并不是什么浪漫的场景,而是一种实践性的具体知识,是一种不可分割的生活场所。但是在19世纪,人们的生活主要集中在了城市,而自然在被孤立出来的同时,也开始被人们浪漫化了。
那时,雄伟的山脉、幽深的峡谷和奔腾的激流,不仅代表着野心,也代表着精神上的孤独、纯粹和冒险。但是同时期的农民完全不能理解这种行为。他们看着森林探险者,甚至会觉得这帮人花钱买罪受,还称之为休闲呢。
最后我们再谈谈家庭。再19世纪,瑞典的中产阶级文化强调情感对于维系家庭的重要性,他们致力于营造一种相亲相爱的小家庭氛围,也更敢于在公开场合中表达情感。
而农民在爱情的表达上则含蓄的多。比如,在瑞典的农业社会中,公众场合的亲密举止是被禁止的。“亲热只能被四只眼睛看见。”这句话是每个农民从年轻的时候就被教导的行为准则。
除此之外,农民对于婚姻有着更为实际的考量,对于两性关系也更为随意。但是对于中产阶级,却是把浪漫的爱情作为婚姻的基础,同时,浪漫的爱情也成了中产阶级用于反抗上层社会挥霍感情的武器。
不过,《美好生活》中指出,瑞典中产阶级的婚姻并没有逃过不平等的联盟。那时普遍认为,只有当一个男人有足够的收入,保证能够养活妻子和孩子,以及至少一个仆人的时候,这个男人才能够结婚。因此,在19世纪的瑞典,男人和妻子之间往往存在着巨大的年龄差距。
第二部分:瑞典中产阶级是如何将自己同工人和没落贵族区分开来的?
接着我们再看第二部分,瑞典中产阶级是如何将自己同工人和没落贵族区分开来的?
这一时期的瑞典中产阶级,他们认为工人阶层不仅代表混乱无序,更代表欠发展的状态。他们通过对手工劳动者的贬低、对肮脏和兽性的厌恶,来彰显自己在道德上的高人一等。
于是,中产阶级们一方面十分强调有序的生活。比如,在家里他们区分不同的行为和空间。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孩子的房间和成年人的房间是区分开来的,仆人和家庭的饭桌是区分开来的,公共生活和私人生活也是区分开来的。再比如,吃饭睡觉在同一间屋子里的人,不尊重隐私的人,把土豆、作料和其他蔬菜混在同一个盘子里的人,都让中产阶级感到十分反感。
另一方面,中产阶级十分强调清洁的观念。对工人阶级来说,洗澡具有仪式的性质,只有在特殊场合才需要进行。一般来说他们每周六、周日才会洗一次,而任何人只要洗得太频繁,会被视作傲慢。而中产阶级则把清洁视为卫生要求,就像我们现在一样。
尽管由于中产阶级的广泛宣传,工人阶级知道了清洁的要求,但他们发现,因为经济条件不允许,他们根本无法做到这一点。也正是出于对这种未能实现的价值观念的追求,他们更加认同中产阶级的观念。
如此一来,肮脏的人是反叛的,不便管理的,而干净健康的人是体面的社会成员。人们知道只有靠有秩序、有纪律和无可挑剔的干净,他们才能成为中产阶级。就这样,中产阶级把自己和工人区分开来了。
除了与工农阶级的区分之外,中产阶级还将自己同没落的贵族进行对立,以获得权力和社会地位。
中产阶级们在相当程度上抛弃了传统的没落贵族的伦理规范,把他们描述成堕落、缺乏美德、挥霍无度的形象。同时,中产阶级还认为自己的生活方式代表了一种更负责、更理性的生活风格。
不过,我们也不能把中产阶级和旧贵族之间的关系看得太简单。一方面,中产阶级想达到旧贵族的地位,所以会对旧贵族的一些观念和生活方式加以保留;另一方面,旧贵族也会与中产阶级接轨,比如一个富有的中产阶级的女儿,嫁给一个贵族,这样的婚姻是经济实力与高贵出身的强强联合。
总结
说到这儿,今天的内容就聊得差不多了。下面我来简单回顾一下今天为你分享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中,我们说到了瑞典中产阶级在形成过程中,对时间、自然和家庭的重新认知的建立。
第二部分中,我们讲到当时的中产阶级通过秩序和清洁的观念与当时的工人区分开来,同时也开始与没落贵族保持距离。
正是19世纪时期,中产阶级们对“美好生活”的包装和塑造,我们现在在经常挂在嘴边的时间观念、家庭观念等中产阶级文化和价值观,成功地渗透到了现代生活的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