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总说,人生百味。酸甜苦辣喜怒哀乐,轮番上演,不一而足。我觉得,人也是有味的,有些可闻,如常进厨房的人有油烟味,屠夫身上有肉猩味,精致的女孩身上有胭腊味..有些味儿肉眼凡胎闻不出,只能用眼睛看,用心体会,如纸醉金迷的风尘味,长居深山的隐士味,总爱一袭白衣的仙姝味。这个世界还有一些人,浪漫,洒脱,散发着与这个世界若即若离捉摸不透的味道,在酒楼,在闹市,在山川..四散在世界上每一个角落,让人不知不觉心向往之,后来我方醒悟,这种味儿应该叫它江湖味。
谈到江湖,不由自主最先想到金庸与古龙,两个最善于描写江湖的大师。
金庸尾然在小说格局和才气上一直被认为略胜于古龙,反之,那种爱便如狂,人书合一,世我两忘的境界,是金庸这种山中高士所远远不及的。所以古龙身上多了一种金庸没有的东西--江湖味。
古龙嗜酒如命,爱女人重情义。讲一个江湖上人人早已津津乐道的故事--一日,古龙于杏花阁楼喝酒,酒后颠步出门,被一群小喽啰拦住,要求古龙给坐在一旁的大哥敬酒,古龙自然不肯,于是两方冲突,打斗中古龙手臂被刀划开一个大口子,流血不止,倒下的古龙被朋友送进医院,医院所剩血包不够补给,匆忙从街上抓了个人来献血,好巧不巧,那人身患肝病,如比命虽保住,古龙却从此患上肝硬化,医生万万嘱咐,酒是大忌。出院后的古龙仍旧日日酒不离口,最终与友斗酒时,醉死在酒桌上。
这样的死法,在现今这个人人不计代价想法设法惜命留命的时代上,实在叫人惊叹唏嘘。
这样的人离开了,也不特别为他惋惜,并不觉得他离开了这个世界,只觉得他离开了自己的江湖而已。
还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李白,“别人笑我太疯瘢,我笑他人看不穿”的唐寅,“今朝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柳永,哪一个身上没有飘逸,浪漫的江湖味儿?
记得我曾讲过我在凤凰古城偶然间相识的一对伉俪,他们于旅行途中相识,因为喜欢凤凰,于是在风凰古城中开店相伴,突然有一天又结束岁月静好的日子,客途它乡。最近一次见他们的消息,是一张在色达拍的照片上,山羊穿着一身黑色长棉服,戴一顶黑色鸭舌帽,小歪牵着她的手,一前一后走在色达红色房子间的小巷里。与那些穿红着绿,拼命在镜头前凹造型的游客不同。她如此朴素,就像一个背井离乡后回到家的人。别人都是误入江湖的百姓,而她就是江湖的女儿,才能如此坦然。
从此再没有他们的消息。
曾经一个简单的理由就可以留住他们在凤凰古城中相伴,现如今,凤凰的繁华温柔,却再也留不住他们。我又觉得,他们身上有着浓浓的江湖味儿,如酒味一样香醇,穿过时光深处,到现在偶尔想起,都格外醉人。
有一个朋友曾对我说,一日他于凤凰沱江边柳树下石头上闲坐,一旁有一个外乡客,竟在人来人往的石板路上支起一顶帐锋,隔着流光溢彩的沱江河,对着歌声震天的吊脚楼,轻握一瓘啤酒,一个人自斟自酌,在人潮人海中如坐荒野。
我听了竟有些不能呼吸,恨自己当时怎么不在场,这是一副怎样美丽的画面啊。不知这是从何而来的江湖客,途经此地,借宿一宿,天明酒醒,又去往何处。
那样的人,来处与去处都是不可多问的。
我空然想起自己很久以前第一欢背起背包,从家乡跳上火车的情景。江湖中总有这样的人,学了三拳两脚,挎着三刀两剑,就妄想单枪匹马纯闯江湖。那时候的我,就是的。
只是这世界骑马的人很多,不是人人都当得起骑士这个称号。
走江湖的人也很多,但不是人人身上都有江湖味儿。
怀念那些打马山川,处处江湖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