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第五章 读书心得
第五章 习惯三 要事第一——自我管理的原则
本周开始学习个人领域的第三个习惯:要事第一。在学习过《卓有有效的管理者》后,我们对要事第一这4字一点儿都不陌生。
书中说到:卓有成效如果有什么秘诀的话,那就是善于集中精力。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总是能把重要的事情放在前面先做(要事优先),而且一次只做好一件事。可见“要事优先”对一个有效的管理者是多么重要。
俩本书都是在强调“要事第一”,但切入维度有所不同。德鲁克是单纯从时间管理角度,基于个人精力的有限性、未来机会的把握、以及角色任务这几个方面强调了有效管理者必须关注重将来、重机会、重创新、重角色任务的要事,且要事要优先。
柯维在本章节中也再次强调了“有效的管理就是要事第一,先做最重要的事(P167)”。而且把“要事第一”上升到了自我管理的个人习惯。通过清晰且有层次地分析,强调了要事的原则是基于的个人发展和使命,强调了产出与产能的关系,强调了人生规划。立意点更上一层且更容易让人接受和理解,乃大师也!此章节的学习让我对要事第一有个更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01 如何理解“要事优先”?
“有效的管理就是把握重点的管理,它把最重要的事情放在第一位(P165)”。这个道理都懂,但关键是要清楚,什么对于我们来说是重点(要事)。否则仍就会陷于“都挺重要”的困局和看似“很完美”的计划中(一执行就坍塌),导致我们陷于被动忙碌的无效生活中。有些事情对我来说是重要,但对另一个人未必是重要的事情。所以,确定筛选的原则是什么,对个人很重要。
通过学习,我总结应基于这三点:、
A 符合个人的发展方向(希望有哪些成长诉求,比如技能、知识提升等);
B 符合个人不同社会角色的使命或价值观(比如身为人子/父母,希望应做到什么程度和自我要求;作为职业人,对自己应履行的职能和目标要求);
C 考虑产出与产能的平衡(不去做毫无产出回报的事情,浪费时间和精力,但也不要太过于计较效率,把自己捆死,重点应要放在追求平衡与选择的无悔)。
每个人的使命和价值观都不一样,追求的目标也不一样,所以要事自然也不一样。但有一点是相同的,我们认为的要事应是发自内心,且认为这是我要做的重要的事情,对个人的发展、对自己的工作、对自己的家庭都有促进、建设价值,非常重要的。这样,我们才能更心无旁骛、心甘情愿地、内心充满激情地去实现。
书中对个人领域成功之三个习惯的关联性总结的非常贴切。
习惯一:积极主动是自我负责的人生选择性态度和意识。
习惯二:以终为始是我们对自己的期许和发展定位。
习惯三:要事第一,是习惯一和习惯二的具体实践。
总结起来就是:以高效的方式努力奔跑在自己希望去的方向和目标!
说的通俗点:要事第一就是自我管理,其实质就是自律和条理,是计划的实施(P167)。所以,要事第一的习惯重在身体力行的执行。
02 以要事为中心的自我管理
很多时候,我们更多的是关注事情,以事情为重点,往往看似事情都解决了,但仍就没有达到自己想要的目标。被书中所说应以人为本进行自我管理的观念所触动到。个人管理其实不在于时间和事情上,而在于角色目标和产能上。当转换了思维,为角色和使命主动赋予任务并去完成他,我相信会有不一样的收获。比如,我不喜欢做销售,所以,我很少主动地去做维系客户关系的工作,甚至想不起来。可当我认为这是我的工作角色赋予的任务时,我必须要这么做的时候,就会把维系客户的关系当成重要的工作,有计划地加入到我的要事中,定期主动的“骚扰”一下客户。我也很少去做维护家人关系的事情,几乎不主动给父母电话,也很少主动关心孩子的想法。总觉得是家人,无所谓。但角色的使命确实也让感受到亲人的感情其实也是需要用心维护和保养的。这些以前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其实也应该成为我人生中的要事。
书中的表5-2周计划表让我耳目一新。我不曾尝试过。决定按此表进行实践。我理解这是一张拥有个人色彩的,充满个人主观能动性的表,如果在安排的过程中,主动融入第二象限的内容。我相信这张表的内容是有品质的。持之以恒,好习惯怎会不傍身!
最后,带着角色使命,以要事为中心的自我管理和思维方式是更兼顾平衡的、心平气和的没有内疚的人生安排。要事第一的习惯让我们更具备人生安排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