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是另一种人生,可以足不出户去体验世界,了解历史,感悟生活。游戏的意义,就是让人们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享受快乐、启迪心智、体验场景,愉悦身心。游戏,迭代更新很快,不同种类的游戏,具有不用的时代意义,是那个年代的代名词。
1.童年里的游戏。
记得我的童年,上世纪八十年代,真的没有什么电子产品类的游戏。那个年代,只有电灯、电视、冰箱、收音机是通电的,其他的电子类生活用品真的是寥寥无几。
那个年代的孩子们,玩的最多的就是纯手工制作的各种游戏部件。手工缝制的沙包、从市场上买来的宽皮筋、扑克牌、跳棋、抓石子、打羽毛球、跳大绳。
我小时候玩的最多的游戏就是跳皮筋了,其次是跳大绳、跳棋了,因为玩这些游戏,不需要太多的人参与,2-3人即可,组织起来很容易很方便。当然了,若是参与的人多了会更热闹,来者不拒。在小学里,只要是下课铃声响起,我们几个小伙伴就会立马利用有限的十分钟,跳皮筋。
跳皮筋会上瘾,不管严寒还是酷暑,只要有2个人,就能跳起来。一边跳,一边唱歌谣,乐此不疲,永远不知道劳累,有时候甚至忘记了吃饭,回家睡觉。这个游戏,最能锻炼身体的弹跳力,跳的高、还要稳当,而且这个游戏的成本很低很低,也就几块钱的皮筋钱。
2.青少年时期的游戏。
到了上中学,就进入了青春期。在学校,女孩子是分一堆一堆的,比较喜欢跟自己兴趣相投的两三个女孩,在操场上嘀嘀咕咕地聊天,嘻嘻哈哈地聊八卦。在家里就会比较宅,最喜欢窝在家里看影碟了。
而我,最喜欢的就是打羽毛球了。只要是体育课上的自由时间,我就会跟我最好的朋友,一起打羽毛球。人站两端,球在中间飞来飞去,我感觉特别有趣。打羽毛球,缓解了我趴在桌子上学习的颈椎疼痛,抬起头来看着它愉快地在蓝天白云下自由地飞来飞去,很是解压,打上一节课,都不过瘾。
3.成年以后的游戏。
上了大学以后,同学之间非常流行QQ聊天,我至今使用的QQ号还是当年注册的,已经快有20年了,那时候也就是去网吧登录上去,聊聊天,跟同学联系一下。
再后来,二十一世纪初,IT行业,电子科技的风潮席卷了国内外,那时候的电子游戏也已经开始崭露头角了,各种游戏弥漫在各个年龄段的人群中,但是我接触的游戏还是比较少,因为对电子游戏不太关注。我上班以后,用电脑办公,每次在周末值班时,玩的电子游戏最多的就是QQ游戏里的斗地主。
说起,QQ游戏里的斗地主,简直让人上瘾,欲罢不能。斗地主,就是4个人一桌,电脑随机分发扑克牌,出牌时,可以5张牌顺着出,也可以3带1,3带2,对儿,炸弹,大王小王,这样出。只要自己出的牌比上一家出的牌大就行。
当时真是过瘾,打了一局又一局,就是不肯停歇。刚开始,还琢磨一下牌局,自己拿了什么牌,对方拿了什么牌,锅里出了什么牌,几乎能猜出来,每个人手里还有哪些牌,可以方便调整自己的战略。但是QQ游戏里的斗地主,都是线上游戏,特别凸显时间的即时性,如果出牌慢了,对手就会一直在网上催。后来,干脆,不经思考,有什么牌就出什么牌,输的一塌糊涂。
但是出于好胜心理,每次我周末值班的时候,都忍不住去游戏大厅里,找一桌4人组的来玩斗地主。
再后来,有了孩子,属于自己的时间太少了,也感觉玩电子游戏,太魔性了,容易“走火入魔”,让人深陷进去,拔不出来,就没有那个时间再去玩了。
不过,游戏可以是生活的调剂品,在当下内卷严重的时代,放下工作放下学习,稍微玩一下电子游戏,也是很美好的体验。就像现在每周末,我跟孩子们拿着手机都会玩一会儿“羊了个羊”、“跳一跳”的游戏。玩一玩游戏,愉悦身心,放空大脑里的压力,身心就会归零,再投入紧张的工作和学习中,有一种莫名的动力。
不同的游戏,代表了不同的时代特征,拥有着难忘的温暖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