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5年1月16日 星期四 阴 阅读第9天
阅读内容:03从“宇宙竟然比我们凝视夜空时所想象的更大”读到“效率极高地完成同等任务” P86-95
今天的阅读内容感觉有点绕,第一遍看的时候感觉自己似乎抓住了点东西,回忆一下,好像又什么也没抓住。大脑和我,谁说了算?物理机能上讲,大脑是我身体的一部分,它应该是归“我”管的。这个“我”不是单只我这个躯体,而是我的意识。世界是美好的,还是充满邪恶的?草莓是好吃的,还是不好吃的?......类似这种事情应该都是我们的个人意识所认定的。面对同样的事情,以积极的态度去应对还是消极的处理,这取决于我们的生活态度和思维习惯。可是,看似这一切都是“我”所认为和控制的。但实际上,这所有的东西,评价、态度、怎么想,其实都是大脑的机制运转或者所处理后输送给我们的(抱歉,大脑的各部位或者说那些专业名词实在记不住,我更愿意用自己所理解的或者说最粗浅的方式去看它)。那还能说我们面对世界,面对所有的时候是“我”说了算吗?
其实,通篇看下来。我们的所有经历在大脑中形成了各种信息,大脑整合这些信息后塑造了今日的“我”。而“我”的意识又让我在面对世界,面对各种人、事、物时的态度和行为。所以,“我”和大脑的关系实在太富有哲学意义。大脑实际上控制了我们的所有,可“我”完全没有这种意识。因为“有意识的我”只不过是大脑活动中极小的一部分。人的行为、信念、偏见都受意识无法访问的大脑网络驱动。
作者所列举的我们习以为常的举着杯子递到嘴边的行为和19岁时因严重的胃肠型感冒而遭受了罕见的神经损伤,进而导致他从此丧失自动行走的能力的伊恩的例子,特别清晰、简单地向我们解释了大脑运转的精密和神奇。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行为通过这两个案例的对比,让我们知道了大脑要做到这些有多么地复杂。大脑是一套复杂的系统,超越了人类的一切创造物,也没有语言能够完美地描述它。很庆幸,在四十岁这个年纪,能够跟着大家一起阅读这本书,走入神秘的大脑探寻自己的秘密。
书中提及,如果你看到人散步、慢跑、滑滑板或者骑自行车,不妨静下心来想一想,不仅是想人体之美,还要想想无疑是大脑对人提进行完美编排的能力是有多么惊人。人类至今都制造不出在动作上跟人体技能相提并论的机器人。而一台超级计算机要消耗庞大的电力,可我们的大脑却能用大约相当于60瓦灯泡的能量,效率极高地完成同等任务。看到这里,我在想,我们数以亿计的细胞、脑神经在努力地让我们好好活着。那在遇到挫折和看困难的时候我们有什么理由放弃?在我们没有意识到的地方,我们的身体想进一切让我们过得最好,那我们为什么要放弃?不屈不挠,无论你给它的信息有多糟糕,大脑都一定会在这堆信息中找出最有的方式。那我们“自己”是不是为了这份努力也该保持热爱和积极?好好生活,认真、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