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
在做人物设定时突然想到“侠义”二字,金庸先生去了,“侠义”似乎也淡了,成了回忆里的一道冷光,再不能让人长久的热血沸腾。但又似乎并非如此,因为这二字已经融进我们的骨血里,只是沉睡着,因为日子的幸福而迷醉着,哪一天危难和困顿来临,它又会苏醒,举国抗击疫情、八方支援河南抗洪,许许多多普通人在亲身实践着侠道大义。如今的我们已不需要仗剑游走天涯,
从比较泛的层面来看,中国的“侠”义与西方的“骑士”精神的含义有些类似,但“侠”却要比“骑士”更自由一些,不必受到忠君的约束,甚至有很多时候还是叛军的一份子,而不是君主手里的一柄利器。如此说来,二者的始终又是极为不同的,也是了,个人主义至上和集体主义至上的两种文化土壤里又怎么可能开出相同的花来。
一句话,可能让天下为之奔走,这就是侠的力量。
只可惜如今的侠义全都隐藏的极深,轻易不敢示人。太过耿直和无私无畏,对这个弯弯绕绕太多又极为功利的社会来讲是一种太过直白的刺激,如同一把利剑,明晃晃的晃醒头脑,清明的剑身照亮藏污纳垢之处,直教人想转身逃跑,若逃不掉便将其弄得锈迹斑驳,再或者深掩于地下,堆砌起高高的坟茔。
浸泡在武侠剧里长大的我总持着一份理想:仗剑一把,行走天涯;自作利器,濯恶兼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