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最后一个工作日,今天的办公室没有往日的热度,同事们稀稀朗朗的回家了。回家过元旦节了,似乎中国的节日一直以来都是以家人团聚为主题,真的觉得少了些带民族特色的互动。
这周一刚过的西方节日“圣诞节”,在我们土生土长的中国掀起一股热潮。我们即将到来的元旦节,却无法带动节日的氛围,或许是没有商家大力炒作,或许没有民族活动等等。。。
圣诞节是西方国家的重要节日,在他们眼中,这一节日就好比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春节。 圣诞老人坐着麋鹿车来到中国,受到了中国年轻人的欢迎。各式各样的圣诞树上挂满美丽的饰物。
近年来,随着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发展,西方文化也通过多种渠道流入中国,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在社会上有一种呼声,要求人们抵制圣诞节、万圣节、愚人节等洋节日,以捍卫中国传统节日的生存发展。
我们先看看“圣诞节”由来。 在中国西晋末年时,小亚细亚巴大拉城的尼古拉斯,将巨额家产全部捐送给贫苦可怜的人,自己则献身教会,终生为社会服务。尼古拉斯最喜欢在暗中帮助穷人,圣诞老人便成了他后来广为传诵的名字。 尼古拉斯的形象被定格为一位身穿红袍、头戴红帽的白胡子老头。每年他驾着鹿拉的雪橇从北方而来,由烟囱进入各家,把圣诞礼物装在袜子里挂在孩子们的床头上或火炉前。于是,圣诞节就此诞生,很快风靡全球。
面对这样美好的传说,有着乐善好施传统的中国人,没有理由拒绝由它衍生出来的圣诞节的种种温馨与快乐,甜蜜与浪漫,团聚与温暖,狂欢与和平。更不应该以任何理由,抵制人们过这样一个“洋节”。
我们需要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去看待世界文化。
一、开放、包容心态去看待 西方节日流入中国,从某种程度上看是文化开放与交流的必然结果。互联网时代“地球村”,即将变成一种可能,技术的革新缩短了不同文化之间的距离,而年轻人在文化交流中扮演着先锋队的角色。日本的动漫文化、美国的摇滚文化、英国的绅士文化对中国90后、00后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化的开放交流是双向的,西方文化可以流入中国,中国文化反过来也可以传播到西方国家。既要引进来,也要走出去,这才是对待文化交流的一种正确心态。
现如今,我国的汉语、孔子学院、中华美食也在国际社会掀起了一波热潮,比如贵州老干妈就在Facebook、Twitter等社交媒体上频频刷屏,前不久黄焖鸡米饭在美国加州首次亮相,也赢得一片好评。每年春节,外国政要会向中国人民传递节日的祝福,帝国大厦也曾经在春节、中秋节为华人亮灯,这足以说明中华文化有它特殊的影响力。
不要将西方节日上升到文化入侵的高度,也不要给它扣上虚无缥缈的高帽,将其当成是一个愉悦欢快、轻松热闹的节日也不错。 让我们80、90后又能在工作之余多一份快乐。
“没有自己文化的民族不是一个真正的民族,没有自己强大民族文化的国家不可能成为世界性的强国”。
美国的文化到底是什么?作为一个只有几百年历史的移民国家,他的传统文化究竟是什么?他为什么比拥有几千年光辉文明的中国还要强大?
归根到底,美国的文化或许就是:一种包罗万象的文化,在美国,没有人会担心中国的春节会动摇他们的文化根基,一个伟大的国家应该能包容一切文化!
二、我们应该努力吸收西方精髓 ,采取一刀切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来对待西方引入的节日是不恰当的。
西方节日中也有一些可取之处,也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比如在感恩节,可以利用这一契机对大众进行感恩教育,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进而加强人际之间的关系纽带。当然,如果我们过分热衷洋节而扰乱公共秩序也是不可取的,庆祝洋节日也应把握一个度。
其实,既然国家让每个人都学习外语,那么就不可能阻止洋文化对中国文化的渗透!除非国家不再强制所有学生学外语!但是,真这样,是中国的倒退还是进步?是保护了自己的文化传统,还是关上了开放的窗户?历史的真相是什么?闭门造车,落后挨打的教训还不惨重嘛?
我理解的文化,如同知识一样,只有在不断的交流当中才能获得升华!而一个民族的文化应该也不应该是完全定型的,这个文化还要不断的吸收各种文化的精髓,从而让自己的文化更加丰满!
三、过有中国元素的西方节日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很强的包容性。五千年来,我们既在传承坚守自己的优秀文化,也在不断吸收借鉴其他文明的优秀成果,我们的文明因此历经数千年而不衰。
历史上,周边国家受中华文化影响而形成汉字文化圈;近年来,我们的文化影响全球,我们的节日传遍世界。
文明交流是双向的,长期以来我们也在不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与其抵制,不如海纳百川。记住,我们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我们要有坚定的文化自信。
因为在地球村的所有文化,其特点是差异,而核心的本质却是相通。
过不过圣诞节的争论与抵制过圣诞节都是无益的,关键在于,我们该如何过一个体现中华文化自信、将中华文化与圣诞文化融会贯通、相得益彰的圣诞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