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会纠结于孩子在学习中应不应该“逼”的话题,也许会有不少的家长觉得不管如何软硬兼施,孩子都不配合,硬的是又哭又闹,鸡飞狗跳,软的是他和你插科打诨,谁都不鸟。
这时父母可适当发挥一下的榜样作用!
前面也说过,对于学习才进入初步阶段的孩子来说,完成枯燥重复性的过程会感到难以坚持,以看书为例,很多孩子都座不住,看几分钟就会觉得索然无味,但是为什么看电视就又会看上一两个小时都不觉疲倦呢?
这是因为电视与手机于孩子来说是被动式接收,看起来不动脑筋,很直观肤浅地将画面刺激带入大脑,而由于识字量的原因,低年级的孩子对于书本会有本能的抗拒,因为这需要主动思考带入,大脑一动工,人会容易觉得疲倦。
图片来源网络
但是长期的研究发现,常存于我们记忆中的知识都来源于阅读,电视节目之类的快消很快就会消失在记忆之中。也就是说,看书其实更能让人在精神上获得长久的愉悦与满足,那么怎么让孩子爱上书本呢?
首先,家长要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因为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对万事万物都保有探究欲。
对于比较小的孩子,父母首先要为其选择合适的绘本,在孩子学习头几分钟就座立难安时,可以与孩子一起看看书里的内容,给孩子讲讲书中的故事,引起他们的兴趣;对于较大的孩子,家长可以择定一个既定的时间来作为自我学习的过程,看看自己的专业书或兴趣书,孩子看到了之后,自然也会受到正面影响一起学习。
其次,在任何学习的过程中,都需要家长与孩子的互动,不能说父母在书房看书,孩子在外面看电视,或者有的父母会想只要自我完善了,孩子就会跟着自觉,这是不现实的,家庭的氛围只是其中一部分要素,但影响是需要带动的。
比如我的家里,宝爸非常喜欢玩音乐,他经常一弹吉他就两三个小时不觉疲倦,我也会在这段时间写写公号,或是看看书。但是这两三个小时里,孩子在干嘛呢?如果没有人引导的时候,她就无所事事在沙发上玩玩具,或者看电视。再有就是,孩子也会跟着看书,但是她看的时候有不懂的地方来问我们,如果我们正各人忙得投入,会叫她自己思考,但是这样并没有锻炼到她的独立性,反而让她觉得失落,这就不仅没有起到引导的作用,反而会打消孩子的积极性!
一个家庭正确的学习姿势是要彼此融入,相互促进的,因为相互了解,才可能共赢,比如孩子喜欢看英语绘本,我会跟着她一起看,这样对我丢掉多年的口语会有帮助,而我看文学作品的时候,孩子来问我,我会耐心地跟她解释这是一部什么样的作品,欢迎她与我一同欣赏,如果她没有兴趣,也不能勉强,现在在爸爸弹吉他的时候,她去问任何问题,爸爸会立即停下来解释,或者她无事玩耍的时候可以一起加入弹唱,这样才不会觉得父母各忙各的,也不知道在忙些什么而自己是多余的一个。
不用担心孩子会打扰到你,随着年龄的增长与习惯的养成,她会在学习中自得其乐。
最后,对于有的熊孩子实在对任何学习都热爱不了的,建议先磨一下耐心,因为对任何事物都只有三分的新鲜度而不能坚持的话,明显是专注力不够的问题,这个问题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拖延症,对任何分内的学习没有责任心,先玩了再说。
这就需要一定的强制手段!
这个手段并不是说一定要打骂或是怎么样体罚,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软肋,以此作为奖惩手段也是可以的,比如孩子喜欢看电视,就必须完成作业后才能看,完成得又快又好,效率高的话,剩下的时间都归他自己分配,如果一直拖一直拖,就一整晚都没有电视看,甚至第二天、第三天都不能看,这个规矩可因人而异,因家庭而异,但是制定了就一定要坚持,不能心软,不用打骂,但不管孩子如何哭闹,都不要心软。
磨练孩子耐心的时候,也是磨练家长的耐心,习惯孩子的哭闹与撒娇是教育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多听几次孩子自己也会觉得没意思,知道应该他做的还是得去做。
笔者有时候觉得,对待孩子要像管理者对待下属一样,没有人情味不行,被管理者没有责任感;太有人情味不行,被管理者没有分寸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