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写完这篇文章//www.greatytc.com/p/0d04af984e3b,就有读者问这个问题:大学报什么专业好?我的思绪一下回到了高考结束后的那个暑假。这篇文章讲述的是我高考报志愿以及大学学习方面的故事。
当时的我是遵循自己的兴趣来选择,想报的专业就是机械、汽车、电力类(至于为什么,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小时候就喜欢敲敲打打,动手能力较强),拒绝了叔叔们的建议学医、当兵、金融(我的父母在这一方面不知道,他们小学没毕业),在是否接受调剂时我迟疑了,于是问我的叔叔们“学校重要还是专业重要?”,有人说985、211重要,有人说都重要,我纳闷了——大家都说的很有道理,该怎么办?居然没有标准答案?
于是开始大量看网上的消息,参考别人的建议,填写各种测试方法,恨不得把整个互联网相关的话题都看一遍,然后做出最最合理的、终身不会后悔的决定。。。
但是没用,那时的我心智还很弱,不具备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查来查去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最终还是叔叔帮我拿下主意——服从调剂,报一个好一点的大学。
于是我的专业和意愿八杆子打不着——地质勘探类。
进入大学后发现这个专业90%的人都是调剂过来的,大家也是不知道该怎么办,大多数的心态就是很被动、很蒙。想想那个时候的我,真的不具备用头脑解决问题的能力,退学又不敢,学又感觉学不进去,想着听老师的话既来之则安之吧(很佩服一位同学,他在大二时休学了一年,最后又选择退学,在我们今年毕业时,他参加了今年的高考)。
我后来听说可以转专业,于是就想着挣扎一下吧,但是也没有尽全力去准备,因为还参加了社团、组织(听别人说这很重要,不要死读书要多参加活动),就这样不知所措、漫无目的过了一年,居然获得了转专业、拿奖学金的资格!我瞬间发现,即使在好一点的大学,不学习的人如此多,以至于我只要稍微努力学一点就能够超过那么多人!
大二转到了“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心情有些骄傲,心想终于可以学自己想要的专业了。但是深入了解本专业以后,才发现这并不是我想象中的情况,我开始怀疑所谓的“兴趣”到底是什么东西。我认为自己这并不是自己的兴趣,于是开始偏离专业知识的学习,去寻找所谓的兴趣,我学习编程、物理、电路、汽车知识、机械设计、英语、阅读、健身、Ukulele。。。说的好听点是扩展自己的视野,寻找自己赋之终身的“兴趣”(当时我一直认为兴趣是很重要的),但其实我在专业知识的积累上已经越走越远了,这种思想意识一直延续到大三,最终的结果是大二挂科了,大三拿了垫底的奖学金。
大三下学期我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开始尝试解决这个问题,但是没有成功。现在分析,原因之一是自己性格实在是心浮气躁、好强(妄想在短学期之内改变我20多年的性格几乎不可能);之二是自己毅力不够,思想认识还是不够,没有坚持的品质,无法一心一意的认认真真做一件事,看到别人会的,脑子里想的是我也要会,导致最终我还是三心二意,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一直到大四上学期,临近找工作、考研的,我发现自己一无特长,对自己失去的信心,所以即使我有提前准备找工作,但还是不够用心、仔细对待。我开始后悔自己当初为什么不多努力会儿、多坚持一会儿。直到现在临近毕业,我才打开了心结,我作为山里来的孩子,没有父母的思想指导,几乎靠自己从0开始,能够走到这一步已经很不容易了(特别是自己最终还是保持了积极的心态),在一定程度上,我还是很佩服自己的,认为自己不必比人差。
在这过程中自然很感谢多位老师、学长的指点,知乎也开阔了我的视野,以前知乎大牛的文章让我学会了很多(但是潜移默化之中给我留下很大的思想毒害,特别是现在大V们忙着圈粉、知识变现,已经不是原先的知乎了,当然也还是有大牛坚守初心的)。
这就是我大学的大致学习过程,出于篇幅考虑这其中略去了很多话题没写,以后有机会再写吧。
回到这个话题:如何填报志愿?
我不会建议别人怎么做,我只能说,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会怎么做。我会对自己说:
这个问题有很多种考虑角度:有些人认为要联系以后的工作,选择挣钱、热门的计算机、金融好;有些人认为按照自己爱好去选择;有些人说用大数据吧,用数据说话总不会错;有些人干脆不知道,就选个好学校吧。。。每个人都有其分析的理由,都有自己的道理,所以妄想找到标准答案,妄想找到大家都满意的答案是不可能的,妄想找到一篇文章、一个人充分的说服自己该报什么专业是不可能的,绝对不可能!
我会按兴趣报专业,但这次我要分析出,我所谓的“兴趣”究竟是一时兴起,还是经过收集各种信息、了解行业现状、客观分析得出结论后,发现自己确实会投入其中,而不是“感觉”自己热爱。
(如果没有特别的兴趣,感觉学什么都可以,那就按照自己的分数调剂到自己认为最好的学校,或者想要去的城市。分数不高,又想报好学校、好专业、好城市,还是算了吧,这和没啥本事的人找工作,想找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工作一样,你总是要牺牲某些东西才能换取想要的东西)
花几天时间经过这一步的努力,我应该能列出几个专业了(至少是几个大类,如机械类、电子类、计算机类、语言类等等),然后可以按照分数筛选学校了,接着可以开始报志愿了。
是否接受调剂?这一步取决于第一步工作做的如何,有些人在很小的时候受教育好、天赋好,比较清楚自己要做什么,当然是拒绝调剂;有些人是以前从没考虑过这个问题,要在这几天就要做出重要的抉择(我就是这样的人)。
我在这几天之内做出的努力,几乎无法达到别人几年下来积累的思想水平的。所以如果我经过这几天的努力后,很有底气的说出自己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这个专业目前所处的行业是什么情况,这个专业要学习哪些方面的知识,知识体系是如何,难度有多大,和自己想象中的有多大(能不能接受),我进去后将会做什么,等等问题,那么就坚决的选择拒绝调剂。
事实上,要做到清楚的认识自己、认识这个专业是很难的,特别是在几天时间之内(但不是没可能),并且即使是成年人也很少有人敢说自己一辈子会从事什么事业,因为我们的思想、环境每天都在变化,导致每个人的想法每天都在或大或小的发生变化。
如果经过几天查阅还是做不到胸有成竹,那就选则接受调剂,因为不可否认环境对个人成长的影响特别大,有机会尽量去更好的学校。
如果被调剂到其他专业,那学习所被调剂的专业岂不是浪费时间、精力?如果以结果为导向,确实是这么回事;但是换个角度想,你在该填志愿时不知道该填什么志愿(不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就是你要接受的代价,谁叫别人会填,你不会填?
再换个角度想,以工科为例,不管你学什么专业,大一的基础学科是基本一样的,也就是说至少还有一年的时间继续探寻,然后申请转专业。事实上,选择专业只是选择学习方向而已,并不能限制我终生一定要学什么,我应该继续探寻自己真正想学的专业是什么。
假设转专业不成功怎么办?这时候,我想应该找到自己想学的方向了,否则这一年我都在干嘛?我会学好当下的专业(保证不挂科,能毕业),开始在自己想学的专业知识上进行积累。这时候需要分配好花费在两个专业的时间与精力,应该把调剂的专业视为扩展思维的方法,而不是视为抱负。因为学久了,会发现即使在不同专业、不同学科,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是通用的,知识是交叉的,拥有不同专业背景的会使得自己拥有交叉思维,想想在调剂专业和我所学专业之间能不能做些联系、创新?
我之所以敢这么说,是因为我一位很敬佩的学长就是这样做到的,他也学地质,但自己爱好电子设计、计算机,积极参加电子设计相关比赛,比赛获得的学分再加上地质专业学的也不差,年年拿奖学金,最后保研到自己理想的学校。
所以你看,不管最初的专业是什么,好好学好当下的专业,是最稳妥的决定,接着探寻自己想要学到是什么专业,并在其上进行专业知识积累,是对自己负责的行为(即使没被调剂,也要继续思考、探寻自己真正想要学的是什么,你能保证当时填志愿时对专业的认识和一年后认识是一样的吗?你在进步啊!你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在增强啊!)。
这时候所谓的“报志愿选专业”并不是仅仅报志愿那么简单,而是一种保持学习、积极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心态。而且你会发现大多数人进入大学以后,仅仅局限于当前专业,或者干脆停止了学习,少数有人能够追求、探寻自己想要的知识,更少人能够在想要的知识上进行深入学习,大多数仅仅限于“热爱”而已(被大学所谓的“丰富多彩”生活迷惑了),真正能够深度学习的人凤毛麟角,这就是为什么大学里牛逼的人就是那么几个。
总结来说,不管最终在学校学到的专业是什么,都不要忘记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知识,并进行深入学习,而不是仅限于“兴趣爱好”,保持积极进取的正能量!
PS:如何了解相关专业/行业信息?
1)比如想学汽车/计算机专业,争取有机会去工厂或公司实习、参观。不要觉得困难,只要自己有这个需要,和父母、同学、亲戚真诚的说出自己的想法,肯定是有办法的。通过实际感受,远比大脑想象来的直观、真实。
2)找业界人士沟通,说出自己的想法,看看对方如何给出参考建议。比如上分答付费提问、有机会的话找大学相关专业老师提问、找认识的从事相关行业的亲戚或者朋友的亲戚提问等等(前提是自己做过调查,真诚的说出自己对该专业的看法,而不是上去就问“这个专业好不好”这种弱智问题)。
3)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给出的所谓建议(包括这篇文章),要知道陌生人给出建议是分分钟的事,但是你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人吗?从事什么行业?三观正不正?他能给别人提建议,那他自己过的如何?
再唠叨一遍,大学课题能够提供的知识是有限的,不管最终在学校学到的专业是什么,都不要忘记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知识,并进行深入学习,而不是仅限于“兴趣爱好”,保持积极进取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