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我们小的时候,农村还没有电视,那时也没有春晚。
那时,父亲有一台收音机,每年到了除夕的八点钟,收音机里就会传出播音员激情澎湃的声音: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现在我们正在播出春节联欢会,欢迎大家收听。然后是各种节目,播出最多的是相声节目,这是我们全家人最喜爱的节目。因此,很早我就知道了那些知名相声演员的大名:马季、姜昆、侯跃文……
除夕夜,我们家团坐在热烘烘的土炕上,一边包着羊肉饺子,一边听着热闹的相声,感受着过年的喜庆气氛。
1983年,村委会买了一台电视,每天晚上,村委会的大院里都挤满了看电视的村民。
那年的大年三十晚上,我跟着母亲也去村委会看电视,而那年也是春节联欢晚会的第一届。也就是在那天晚上,我终于在电视上看到了那些声名远播的相声演员。
晚会结束后,我和母亲就着微弱的手电筒光芒,踏着厚厚的积雪,深一脚浅一脚往回走。天寒地冻,又加上站了几个小时,就觉得回家的路很长。跟在母亲身后,我想要是能坐在家里看电视就好了。
那几年,除夕夜,全家人能围坐在土炕上,一边包饺子或打麻将,一边看春节联欢晚会成了我最大的心愿。
我的这个愿望终于在1987的除夕夜实现了。
那年春节前的一天,父亲揣着厚厚的一沓人民币去运城买电视。整整一天,我们姐妹几个包括我的母亲都在焦急的等待中度过。我们站在大门口朝着巷口无数次地眺望之后,在夜幕开始降临时,终于等到了电视机进门。这是一台17英寸的长城牌彩色电视,当时村里仅有的几家都是黑白电视,因此,这台彩色电顿时让我们兴奋不已,几名邻居也过来看稀奇。
那年的除夕夜,我们全家人包括左邻右舍们团团而坐,一边欣赏春晚,一边享受着团圆的喜悦,那种感觉就是幸福。
现在想想,与其说是喜欢春晚,不如说更喜欢那种团圆的感觉和那喜庆的气氛。
接下来的几年,对于春晚,我从心底里透着喜爱,因此,除夕夜,如果有人打麻将,我都会提前声明:我要看春晚。
但是,却感觉春晚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终于有一年,我放弃了春晚,加入了家人打麻将的行列……
回想起来,并不是春晚办得不好了,相反比起原来,场面宏大了许多,节目水平提高了不少。但是为什么却越来越无法吸引人们的眼球了呢?
我的感觉是:因为人们的欣赏水平提高了,因为电视里同类的节目太多了,因为人们选择娱乐的方式增加了……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许多人说:春晚就如同春节的饺子,缺一不可。可是,现在有许多家庭过年不也已经放弃吃饺子了吗?所以,看春晚,不看春晚,就如同你吃不吃饺子一样,都是自己的选择,别人无权干涉,你也无权干涉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