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1466-1560),名守仁,号阳明,浙江余姚人,明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学术上提倡“致良知”、“知行合一”,被誉为“三不朽”全能大儒。
王阳明是近年国内最受关注的古代思想家,总书记多次谈及“王阳明的心学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浙江、贵州、福建、江西及广东河源等地都大力宣传王阳明,建有相关公园、纪念馆、书院,并形成文化产业。阳明心学主题读书会、文化节越来越多,每年出版的书籍,“王阳明”也是最大的IP之一。
王阳明与增城有着深厚的渊源。增城是“甘泉菊坡故里,阳明梦思之地”。
增城历史文化名人湛若水(号 甘泉)是王阳明的挚友,两人一见定交,相约共倡圣人之学。两家的心学各立宗旨,被并称为“王湛之学”。《明史》记载:“有明正嘉之交,阳明、甘泉之学盛行,二家虽微有不同,然其要归则相近,学者不走姚江,即向增城。”
王阳明曾为湛若水的母亲写《湛贤母陈太孺人墓碑》。原来的碑还在,只是字迹由于岁月洗礼已经比较模糊。2014年,增城湛甘泉文化促进会重制墓碑,树立在位于新塘镇塘美村的湛若水母亲墓旁边。
增城旧城南门外,增江边曾经有一座忠孝祠,初建于明嘉靖七年(1528年),是王阳明在总督两广期间,为纪念先祖王纲请示朝廷后把原来的天妃庙改立的。湛若水在《重修增江忠孝祠记》说到:“木石砖瓦之不堪者易之,新建公之诗将灭于壁者碑之。焕然一新,夫然后称百年之举废也。”忠孝祠已经没有原来的作用,“忠孝祠”石匾还是完整保留下来。石匾长达169公分,宽63公分,厚13公分,重近300斤,现收藏于增城区博物馆。
明嘉靖七年,王阳明在祭祀 “忠孝祠”之后特意游览了增城凤凰山。凤凰山公园位于荔城街前进路西侧。相传北宋熙宁七年(1074年),增城春岗出现一双凤凰,改春岗为凤凰山,建凤凰亭为记。南宋理宗二年(1225年),宋理宗将凤凰山赠给右丞相崔与之,并赐名“菊坡”。山顶立亭,全城风光,尽收眼底,成为历代骚人墨客、名流学者吟诗作赋的游览胜地。
王阳明在凤凰亭凭吊南宋名臣崔菊坡,又探访湛若水旧居。此前,湛若水已经在凤凰山建立明诚书院,还在书院旁建了一座凉亭,取名为“席光亭”。在湛若水旧居,王阳明作有《题甘泉居》、《书泉翁壁》两首诗表达对老朋友的思念。王阳明在《题甘泉居》中表达了希望移居增城、再与湛若水比邻而居的心愿,诗云:“我闻甘泉居,近连菊坡麓。十年劳梦思,今来快心目。徘徊欲移家,山南尚堪屋。渴饮甘泉泉,饥餐菊坡菊。行看罗浮去,此心聊复足。”
王阳明感触人生难得知音,而增城人湛若水正是自己的知音,《书泉翁壁》云:“我祖死国事,肇禋在增城。荒祠幸新复,适来奉初蒸。亦有兄弟好,念言思一寻。苍苍兼葭色,宛隔环瀛深。入门散图史,想见抱膝吟。贤郎敬父执,童仆意相亲。病躯不遑宿,留诗慰殷勤。落落千百载,人生几知音?道通著形迹,期无负初心!”
综上所述,增城宣传王阳明、阳明文化,有助于提高城市的文化氛围和品位。笔者建议增城在凤凰山立“王阳明像”、“王湛论学像”,让甘泉和阳明两位大儒实现“比邻而居”,推动增城历史文化名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