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说:“童年是人生最重要的时期,这不是对未来生活的准备时期,而是真正的、灿烂的、独特的、不可重现的一种生活。所以,今天的幼儿将成为什么样的人,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如何度过童年,童年时代由谁携手领路,周围世界中哪些东西进入了他的头脑和心灵。”(《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第3卷,第15页)
感悟:童年对于一个人的意义,从我们现在许多教育通识性观念中,可以窥得一斑。当下的教育观念是,家长“集体焦虑”,个个担心自家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在“攀比心”与“从众心”“功利心”的驱使下“无限内卷”,总是淡忘了育人的“初心”,而过早地让孩子瞄了“应试”的“靶子”,而让孩子们童年的阳光七彩世界变成了“愁云残淡万里凝”的“竞技场”。而且出现一种畸形的“尊师重教”观念,家长对孩子老师的“尊重度”,随着学段提升而递减!高度重视高中与初中教育,他们认为这个阶段决定孩子的未来命运走向,而将来的升学成功似乎与小学关系不大,基至可忽略不计啊!对师犹如此,生何以堪!你想一下,对于孩子的童年是否快乐、幸福、充实,他们会关注到什么地步?
这时候,我们就有必要读读苏霍姆林斯基是如何定义“童年”的,他说:“童年是人生最重要的时期,这不是对未来生活的准备时期,而是真正的、灿烂的、独特的、不可重现的一种生活。”中国古代先贤说过“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可见它对于一个人人生的意义,它不是“对未来生活的准备时期”,而是”真正的、灿烂的、独特的、不可重现的一种生活。”这句话意思是说,人生犹如参天大树的成长,童年是人生的“扎根发芽”阶段,这个时候孩子,犹如一棵幼苗,需要和煦的阳光、纯净的空气、肥沃的土壤、充足的水分、精心的呵护!具有它的独特性与不可逆性与不可替代性!犹如庄稼随着万季幻、二十四节气轮转与物候变化中“应时而生”“应节而衰”的周而复始的重复着“春生夏华秋收冬藏”的命运轮回。什么季节庄稼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生命状态是大自然决定的!什么季节就应该是什么样子!人生如四季,每一个季节都应该有它独特的风景。换句话说,童年如春,孩子的童年应该是“天真无邪”“充满快乐”“充满好奇”“充满趣味”“充满幸福”……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它的开启明智的意义不言而喻,那么家校社如何在这个关键期教育引导他们?先生又说了“今天的幼儿将成为什么样的人,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如何度过童年,童年时代由谁携手领路,周围世界中哪些东西进入了他的头脑和心灵。”也即说,今天的幼儿未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起决定性因素的是什么?是“如何度过童年”。
高尔基《在人间》,一定遇到了好的亲人与师长,才会拥有一个不平凡的《童年》,才会有《我的大学》与他一生伟大的成就。
也就是说童年时期的引路人——父母、老师等对孩子的影响与教育,他们的见识广狭、思想深浅、格局大小、智慧高下以及他们为孩子成长所营造的环境优劣,会大大影响他们的起点质量与方向。
所以,家校协同育人、“教联体”共同发力,把孩子当作一株幼苗,而我们去充当土壤、阳光、空气、水分、园丁……五育并举,科学育人,久久为功,定会培养出棵棵参天大树、片片茂密的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