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朋友的推荐,我下载简书好几天了,但却迟迟没有动笔。前几年看一个电视节目讲姜淑梅的故事,75岁还是文盲的姜淑梅大姐,80岁竟成作家出版了4本书,简直是开挂的人生!当时我就想把写作作为退休生活的一部分,应该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刚好下载简书这个时段也是我各种学习班相继开课的时间,音乐、舞蹈、钢琴天天都排满了,还真没有抽出时间来写点东西。
朋友是个写作爱好者,因为平时太忙,他推荐简书时惜字如金,只说了简书里高手多,可以学很多东西。无奈我只好自己进去瞎琢磨,加入到“褐瞳浅言迎新简友公主探花群”后,每天听群友们讨论各种话题,看师傅师兄师姐们写的文章、评论,感觉自己加入了一个很好的组织,里面相互学习探讨的氛围很好。我每天只是默默地看,默默地听,没有勇气参与。
看群主(据说也是师傅)发的群公告,对关注、点赞、留评等都有不同的要求,我首先担心自己不能达标。每天花些时间浏览几篇文章,简单留评还是可以的,但要保持50至100个关注和点赞50以上,对我来说就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我读文章速度慢,喜欢的文章更要慢慢品,注重阅读那个愉悦的过程,如果跑马观花只为点赞,那是对作者的不尊重,想想还是算了吧。
更不敢开启那个“日更”。在我看来,“每日更新”不仅是对意志的考验,对我这种“词穷”的人来说,更是一种高标准严要求。我初步理解“日更”其实等于“日耕”,不单单是每天更新文章,它其实得每天耕耘,对我这种随心随性的人哪里又做得到笔耕不辍天天完成一篇呢?看了如水阅读分享的《日更教会我的那些事》上说的:“日更教会了我很多,也让我改变了很多,我会一直写下去,因为今天的坚持是为了遇到明天更好的自己。”仿佛又给了我些许力量。
刚下载简书app时,我很随意地用了自己的名字,进群后发现笔友们的名字好有意思,有的还有意境和诗意,比如:褐瞳浅言、金兰冬生等等。我感觉自己真的out了,我想用之前用过的QQ名“春华秋实”,结果不行已经有人用了;又因为喜欢金池的歌曲如花取了“如花”,不行还是有人用了;想起最近在弹钢琴曲《海边的阿狄丽娜》又改了“阿狄丽娜”,很洋气的名字,用了几天,感觉太欧化,也没有相匹配的照片;今天终于想了个自认为比较适合的“留住那一抹月光”。
作为一名加入简书几天的菜鸟,我深切地感受到简书团队力量的强大,看朋友在简书中天天忙碌的身影,仿佛重新焕发出青春的活力,我想这应该也是简书的魅力所在吧。我相信今后在简书这个团队,不仅会时时刻刻得到老师们的帮助,更会是一种鞭策,此去经年后自己将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借用笔友长安之梦在《自嘲与简书的邂逅》中的长安梦语“岁月不老,与你共赴,一次次邂逅,一次次的花火将会继续盛放,自嗨自嘲,随意书写着自己。”结束此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