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控制是让别人舒服的能力。
我们往往容易错误理解自我控制对于我们的意义。
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是将自我控制与个人成功联系起来,当谈到这个词的时候,不免带有那些坚韧不拔、克服险阻的个人英雄色彩。
然而,对自我控制这个词语其实可以有两种理解:“自我去执行控制”或者“将自我置于控制之下”。
我们往往关注的是前一种意义,而忽略了后一种意义。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马修·利伯曼教授曾经打过一个比喻,我觉得很形象地说明了我们为何需要自我控制。
假设在一个深夜,你被一群外星人绑架了,要对你进行一个手术。
你可以在手术的两个结果中进行选择:失去你的自我控制能力,保留各种冲动与欲望;或者保留你的自我控制能力,失去各种冲动与欲望,你会选择哪一个呢?
相信大多数人会选择前一个结果,换过来,此时外星人绑架了你的邻居,对他们进行手术,你同样可以选择他们的手术结果。
那么,你会选择保留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还是他们不受控制的冲动和欲望呢?
估计大多数人会选择前者,因为没有人愿意跟一群失去自我控制能力的疯子住在一起。
这个故事实际上是在告诉我们,比起对于个人的价值,自我控制对于社会的价值要重要得多。
理解这一点,对于这个社会的每一位成员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之所以能够获取个人成功,往往在于我们具有较好的自我控制能力,更能够适应社会生活。
冯仑曾经讲过他跟李嘉诚一起吃饭的体验,出乎我们意料的是,他在李嘉诚身上发现的居然是一种时时刻刻能够“让人舒服”的能力。
这种感觉恰好与李嘉诚自己的一条格言“建立自我,追求无我”相映成趣。
我们越是想要获得个人成功,就越发需要将自我置于控制之下,眼里只有别人,时刻让人舒服。
这样一条颇具吊诡性的“成功学”路径恰恰是自我控制研究的科学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