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说三国 87 | 劝晋父子称帝称王,曹营炸锅了
自“肃奸正念”整肃以来,才短短几天,众人因连日遭到或杀、或拘禁、或驱逐的各种威胁,人人自危,日日惶恐,此刻没有人不想借机以表露忠心。经董昭一番鼓动,大家纷纷争先恐后签名画押。
董昭欣喜异常,捧着大家的联署表到各个大营唆使一些重要和有影响的幕僚与将领签字。
但荀彧却说:“这块石碑有太多的可疑之处,听说渔夫已经离开了,因此无法追查;而江东的周瑜、诸葛亮又诡计多端,这其中恐怕有什么瓜葛。一切还都没搞清楚,怎么可以因此而轻率地谈论废除大汉、灭亡君主呢?!”因此坚决捍卫大汉的法统地位,拒绝签署。
曹丕的一个幕僚,中尉崔琰曾经听说过曹操来荆州的路上效仿文王掩埋路边流民尸体的故事,曹操也亲口承认想做一个像文王一样的人,心里暗想:“什么是文王?就是给儿子铺平道路,让儿子当皇帝,也正是武王称帝才开创了周朝八百年的天下啊。”
想到这点,他便鼓噪众人说:“石碑上也有中郎将曹丕的名字,也是天意。我们这些凡人怎么敢违抗呢?如果公推丞相为帝,那我们也该推举曹丕为王,顺应天意。”
曹仁、于禁、张辽等一批与曹丕亲近的文臣武将认为很有道理,正想在整肃中寻求保护,连忙联名签表。蔡瑁、张允等见状,知道自己的身份比起那些亲信疏远和尴尬,现在蒋干借整肃又把大营搞得风声鹤唳,如果不签署肯定落人口实和把柄,便也随着众人都签署了。
荀攸料想这块石碑来历不简单,但一时也难以断定是江东周瑜、诸葛亮的阴谋,还是蒋干在背后为了打击对手策划的举措,或者是贾诩为了保护自己一派的势力采取的以攻为守策略,或者就是曹操暗中亲自指使来检验大家对他的忠诚。目前蒋干的整肃正如火如荼,一些谋士、将领已经或被杀、或被拘禁、或被驱逐,处身在这么复杂诡谲的形势之下,面对一群狂躁亢奋之徒,如果不联名,肯定遭人嫌疑;若被扣上不忠的罪名,一定难免身遭不测。因此,他见董昭亲自拿着联名表来鼓动,便没有犹豫,在上面也签了名。
其他一部分还搞不清风向的谋士和将领本来还想观望,见他们最为钦佩的谋士荀攸都签署了,便不再犹豫也跟着署了名。
但荀攸不愿陷入曹丕、曹植两派之争中,对崔琰的提议的曹丕为王倡议,借口“先等丞相晋帝大事成功了再定夺”而推脱没有签字。
贾诩得知消息,立刻思索这一切背后隐藏的问题,想:“目前,一时还猜测不出这块石碑是蒋干受曹操指使为了探测人心制作的,还是江东的阴谋,但可以断定:这肯定是个陷阱。曹操一直担心曹丕的势力过大,石碑上没有曹植的名字本来就很奇怪,如果此刻众人签名联署,不但暴露了曹丕的实力,促使曹操下更大的决心加强打压范围和力度,使曹丕面临更大的威胁;而且,蒋干早在寻找曹丕和我的把柄,如果蒋干够聪明、够阴险,这块石碑对于他就是一个绝好的良机。因此,我不但不能在曹丕的联署表上签名,而且还要力主反对。”
他立刻找到曹丕,劝道:“当年魏其侯、武安侯大宴宾客、招贤纳士以后,武帝对此非常愤怒。亲近士大夫、招揽贤士,那是人主的权利;作为人臣,只能恪守自己的职责而不可越界。如果显示招贤纳士的意图,张扬众人攀附的势力,是非常危险的。卫青作为武帝的大将军,始终都自高自大而和群臣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因此很多人后来都被武帝清除了而卫青却能安度终生。”
见曹丕仍在犹豫,贾诩继续说:“今天这块石碑背后必有阴谋。你一定要保持冷静,继续恪守韬光养晦的策略,处处显示低调,与文武群臣保持一定的距离,更不能显示与他们的亲密关系。最后,请你赶快主动劝阻签名联署的那些人废除动议。”
自从劝阻父亲失败,曹丕正苦恼于不知道该怎样解救属下的幕僚和将校们免遭蒋干借刀杀人的日日追剿和迫害。得知众人公推父亲称帝的动议,他起初感到惊慌,担心父亲权力欲膨胀,越发昏聩糊涂,越发听不得外人的意见;又得知联署公推他封王的文臣武将人数众多,便觉得自己的民望深厚,大大超过了预计,禁不住满心欢喜。
他想:“既然拥戴我的民心这么强大广博,我还有什么惧怕的?第一,可以为我在父亲心里博得相对应的地位,不能再偏袒曹植而冷落我;第二,可以使曹植、蒋干他们在打压我的势力时总该有所忌惮。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下刀过狠,会激起公愤和民变的。他们岂能不怕?第三,我对风餐露宿的乏味训练生活早已经厌倦透顶,快要忍耐不住了。倘若能够晋王,受虐待的苦闷日子就要煎熬到头了,可以趁早离开这群低贱肮脏之徒,重新回到往日花天酒地、日日笙歌的快乐生活。”
等听到贾诩要力图阻止,曹丕颇感意外。看来不同人从不同角度看待此事,的确会决断不同。他不觉犹豫起来。
——自肖永革《三国绝对很邪乎》,配图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