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在今年9月份约摸着嗅到寒冬的凉意的,那时候我正好生出了一些跳槽的心思,总觉得这家教育公司的商业模式让我看不到平台的前景和未来。但是那时候公司里就有些人心惶惶,几乎每个人都在讨论跳槽的不理智性。
没过了几天,正巧赶上了大boss每个月约见小组组员谈话,谈话内容已经不太记得,只记得他在生动的描述了我们公司存在的社会意义之后,又深切地诉说了上层希望可以把我们的平台做成下一个淘宝的宏伟愿景,我有些被打动了。
不久之后,我有些恢复了理智,并且认真的开始思考,把一个教育平台做成淘宝真的存在可能性吗?
其中最大的矛盾点就在于商家和商家之间的竞争。前段时间腾讯课堂发生了一件比较乌龙的老师投诉事件。一位医学品类的老师,发现自己的学生收到了腾讯课堂其他医学教育机构的公开课推广短信,而这位学生实际上是由老师自己带到腾讯课堂平台上来的。
而在淘宝上,品牌的用户之间,其实更注重的是一种流动的关系,而非竞争关系。如果一个客户喜欢某个淘宝店的牛肉干,同时他也会去尝试另外一家淘宝店的牛肉干,淘宝店的商家不用担心由自己品牌带来的客户,会被导流给其他的品牌。
那么如果让入驻的商户完全掌握学生的信息,平台不介入其中是否就能够解决这一竞争的问题呢?就目前大多数。教育平台而言,平台需要掌握用户信息,并且进行适当的精准推广,以分成的模式来得到一定的营收,如果完全将这部分权利让渡给入驻的商户,那么就很难实现短期内的盈利,发展为像淘宝那样的庞然大物也就缺少基础,这一点或许需要更深入的研究淘宝早期的盈利模式,才能进一步判断解决方式的可行性。
还有一点就是用户的垂直性。yy直播在用户基数十分大的情况下,曾经斥巨资邀请新东方排名第一的网师入驻yy直播,总计投资了上亿的资金,打算进军教育领域,但是最终成效惨淡,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用户属性的重要性,但是这一点恰恰是以淘宝为标杆的教育平台难以给到网师的。
通常情况下,某一位网师或者某一个教育机构,在平台上做的成绩十分出色之后,他们大多数都会考虑自建平台,而不是依托在一个所谓的以淘宝为标杆的通用类教育平台上,一能省钱,二能锁住流量,以首次自带的大量垂直用户基数,不断的向外扩张用户。
目前我们平台上有一位流水巨大的老师,她给我们带来了大额的分成营收,明年他就打算自建平台了,平台对此是无能为力的。这或许也是将教育平台发展为下一个淘宝的巨大阻碍力量,但这个却是淘宝所不曾面临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