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曾经说过:“凡物莫不相异,天地间没有两个彼此完全相同的东西。” 是的,人与人也是大不相同的。
今天,在高端国学班的第20节《中国文化与身心健康》课上,中山大学李桦教授先给我们看一段视频。后来我在网上查了一下这个视频应该叫做《看不见的黑猩猩》
看第一次视频时,李桦教授只要求我们数清楚白队击地传球共几次。带着这个简单的任务,我们都认真地观看视频。在视频中,我们看到一字排开成列的8个人,右边4位全部穿着黑色为一队,左边4位全部穿着白色为另外一队。这8个人不停地变换位置,转动着,他们有时击地传球,有时隔空传球。
看完视频后,我们说出自己数到的答案,有3次,4次,5次,6次。7次,8次,12次,13次......各种答案。老师笑了,我们也笑了。老师说:“这是一个如此简单的任务的,可是我们成年人却有这么多不同的答案。是我们没有认真吗?是我们没有真正明白任务?我们要再来一次吗?”应我们的要求老师真的给我们再看一遍。
可是,即使再看一遍,我们的答案也是各不相同。老师说:“'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我们彼此间是如此的不一样。”即便任务很简单,既便我们都很认真去数了,我们依然有如此多不一样的答案。
老师接着又问我们:“你们有谁看到了黑猩猩?”全班五六十个同学,只有五个同学举手表示看到了黑猩猩。“为什么你会看不到黑猩猩呢?”因为我们太认真了,太专注了。但我们当中,依然有同学能看得到呀!
老师让我们再看一遍视频,看看大猩猩是否出现过?等我们看完,绝大部分同学表示都看见了。老师又来个新问题:你们当中有谁既数了击地传球的次数,又看见了猩猩呢?
......
老师说,即使我们不断地再看视频,我们依然会有不同的表现,因为,我们是那样的不同!
老师的这个看视频数球活动,让我的内心非常震撼。 是的,我们每一个人是如此的不一样。
可是,在生活中,我们却总是对别人满是期待,全是要求,总希望别人跟自己一样。很多时候,我们总自以为是地认为:这件事情是如此的简单,你为什么就不能理解?你为什么就不能认真去做好?你为什么就跟我不一样呢?于是,我们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比对方聪明能干,认为对方是如此愚笨得厉害。与此同时,我们还产生很多不满情绪,抱怨自己有猪一样的队友等。
生活中,面对我们的孩子,我们大人们总是苛求着。在我们教授孩子知识,在辅导孩子作业时,我们总会发出这样的声音:“这么简单的题目,你就不能认真点吗?”“你再认真点,结果就不一样啦!”“你上课时认真听,就肯定能学好!”“你做作业时,你考试时,认真做题,就肯定不会出错了!”......是这样吗?今天的看视频数球活动给了我们不一样的思考。
我们总是认为:做任何事情,只要态度好,态度认真,就一定能做好。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我们会出错,甚至频频出错,并不一定是态度不好,不一定是不认真。而是因为我们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我们之间存在的发展差异、理解差异、接受差异等,让我们之间如此的不同。
如何让如此不同的我们能更好地共同完成同一任务呢?或许,我们首先还是要接受彼此之间的差异;再进行有效的沟通,明确要完成的任务;加上彼此之间默契的合作互助;最后不断地训练、掌握完成任务的技巧。
以孩子学习为例,首先我们必须要认识到孩子是各不相同的,是存在差异性的。有些孩子天生聪颖,学习能力强一点;而有些孩子,在学习上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领悟能力较弱。这也就要求作为家长、老师、大人的我们,需要接受孩子的不一样,懂得赏识孩子,更要有意识去因材施教。(无条件的接纳、赏识) 第二,我们要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比如提前去预习,找出自己哪些不懂,课堂上需要认真听讲,做好笔记。课堂上积极思考,主动回答老师问题。遇到不会的问题,课后与同学进行探讨或请求老师的帮助,再及时认真完成作业,复习。(沟通、合作、互助) 第三,老师、家长有意识举一反三地让孩子掌握知识点及做题、学习技巧!(指导方法)
细细回味看视频数球这个活动,我不由得再次感叹:生活中的你我他,是如此的不一样!愿我们都能带着赤诚、愉悦之心,接受他人的不一样,欣赏他人的美好!
2019.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