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行业中,一直流传着一句话,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其实这是自私的一种表现,自私本身不可耻,可耻的是两种极端的状况:第一是拒绝对等付出的极端自私,第二是打着大公无私的旗帜来攫取个人利益。近期董事长在厂庆大会中层会议中多次提出端正思想,消除自私,其实我看到自私属于第二种。
那么,教会徒弟,真的会饿死师傅吗?
在中钢,每当有新人进厂,就会采用一帮一带的模式。但随之而来也产生了诸多问题,比如:大部分人不愿意倾囊相授,或者新人主动请教经验丰富的老人却迎来了他们的沉默不言等等诸如此类的情况,相信大家都遇见过。其实他们心里害怕的是:徒弟掌握了技能后,会给自己创造一个不必要的竞争对手。他们的自私在这个时候就显现了出来,但他们不知道的是:在我们这个环境中,喜欢帮助别人解决问题的人,基本上都是技术过硬的人。新人的问题可能会耽误你的时间,但从某种程度来说反而促进了你的技术,让你可以了解到更多问题的样本,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我身边有这样一个真实存在的例子。在新球团建厂初期,很多人都是懵懵懂懂,但有一部分老人手工作资历深厚所以对工艺设备方面比较了解的多,冯建军作为班长有着19年的工龄,所以在链回环带领着六七个人,而党雄雄当时最为突出,一方面是他去岚县学习过,第二是他自己工作认真。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句话在他们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虽然形如二人并不是师徒,但确跟着他学到了很多知识。因为冯建军一直不遗余力地将所学的知识亲身传授给党雄雄,而党雄雄也没有辜负冯建军的信任,在工作中很出色,尤其是在后期球团正式开产后,冯建军升职为生产班长,党雄雄也当选为2021年度先进工作者,师徒两个都在工作中大放溢彩。
这样的例子其实在厂里比比皆是,但是也有很多不那么正面的例子,这就是师傅们打着让徒弟放手做这样大公无私的旗帜来减少自己的工作,师傅怕教会徒弟丢了自己的饭碗,自己总是有所保留的去教徒弟,最终两个人的关系也仅止于师傅、师徒这两个字。每当这个时候,我总会想,以前是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但是在现代社会来说,很多人慢慢将师傅师徒关系发展成了朋友关系,如果所有人都能成为这种关系的话,那将对分厂会有很大的帮助。不仅新人上手的速度会更快,师傅在教他的过程中也会发现更多的问题,让自己不断进步。两个人甚至于更多人可能会形成那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这样不仅是对自己的提升,还是对技术的提升,更是对厂里的提升,这种模式不仅对师徒适用,对更多的工友也同样可用。同事之间学习或者工作,都不应该藏着掖着,实现共同进步。这样的话,全厂就会树立一种互帮互助、你追我赶、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这不仅是一种良好的学习观,更是一种良好的责任感、集体感、荣誉感。厂里现在充斥的就是第二种自私的氛围。而思想决定态度,态度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若全厂人员能按照董事长所说的:端正思想,消除自私,那么相信全厂不论在技术还是思想上都会有较大的飞跃,事业也会上一个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