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讲的这个故事,灵感来源于我的兄长兼朋友阿林。
如果用学习成绩来衡量一个人的话,那么阿林一定是所有人眼中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
他幼儿园、小学、初中都在乡村学校读书,学习资源实际上是相当匮乏的,但这并不妨碍他发光发热。初三那年,他以全校第一的成绩考取了市里最好的重点高中,并且,数学和物理考了满分。
这样的大神自然而然会被家长们膜拜,并且成为他们用来教育自己孩子的模范教材。
我妈也不例外,每每我贪玩不认真学习的时候,她就会说“看你表哥多么多么厉害,你还不好好向他学习。”
如果他不是我哥的话,我可能也会把他当成一个神话来看待,但是恰恰因为我们俩的关系,所以他在我这里并没有神圣感,我知道他和我一样是普通人,这些成功只是因为他付出了同龄人无法想象的努力。
每次去他家的时候,基本看不到他的人影,不是在做题,就是在背英语、背古诗,闲下来的时候手里头还抓着四大名著。当然我是做不到的,空的时候我更愿意去空旷的地里放风筝,这大概也就是天才和普通人之间的差距。
上了重点中学的阿林在学校依然出类拔萃,出乎意料的是数学物理能考满分的他竟然在文理分班时选择了文科,理由是他觉得文字要比数字更加有趣。当时所有人都觉得他做了错误的决定,因为“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思想那时已深入人心,在他们看来,学文科的人是没有什么出路的。可我不这么觉得,那是我第一次崇拜他,因为我觉得他这样的做法很酷。学理科的不是个个都能成为陈景润、钱学森,同理,学文科的不也出了张爱玲、沈从文吗。
高中三年阿林似乎没有哪一次考试是失手的,除了最后一次,高考。
有的时候觉得,上帝为了让人成长真的是用心良苦。
那个年代还是先填志愿再高考,阿林的成绩很好,自然而然他填了北京大学,让我佩服的是他只填了那么一个目标。不过后来的事情证明,在可以选择的时候,人还是要给自己留一条后路。
高考放榜,阿林的分数比他的预期低了四十分,虽然还是一本的成绩,但北大是不可能了。
刹时间,阿林家的电话几乎被亲戚朋友给打爆了,他们其实早已知道了这件事情,却还要装作惊讶地说“啊,不会吧,他的成绩那么好,怎么会呢”。不知道这是一种什么心态,反正我很反感这种问候的形式,因此坚决阻止了妈妈打电话。
你根本就不知道别人经历了什么,那也就不要去随便评论、妄加猜测,如果真的关心,默默地陪伴就好。
阿林在房间里待了一个星期,没有人知道他是怎么想的,一个星期之后,他拾起了他的书,依旧该学习学习,该休息休息。
九月份开学,他去了南京师范大学报到,学的是法律。
我不知道这其中发生了什么,有人说是因为他平时的成绩实在太优秀了,所以校长亲自出面帮他联系了学校,也有人说是老师在志愿上偷偷加了一个学校。不管怎么样,总之他是有学校上了。
这应该是阿林人生中的第一个低谷期,后来在参加他的升学宴时,我跟他聊了很多。
他说看到高考分数的时候,头脑一片空白,觉得自己完了,十二年的努力白费了。回家之后,他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待了一周,那一周里,他想了很多事情,甚至想到了人生的终点。
后来他想明白了,后面的路还长着呢,人生的前十八年,也许真的活的太顺利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如果说没有这次打击,他可能不会知道原来自己这么坚强,原来也不是非考第一不可。
他很认真地说:“我要开始过另一种人生,不再只有做不完的题和背不完的单词,而是有趣的富有激情的生活。”
果然,他很快就绝地反击了。那个假期,他参加了市里的支教团队,去偏远山村教科学,一个月后回来,写了一些文章,还登上了报纸。他半开玩笑地说:“好歹上了一回报,虽然不是高考状元,但是也挺好。”
开学之后,他在学习专业知识之余,参加了各种组织、活动以及社会实践,大三的时候还去外国交流学习。
四年里面,他获得了无数的证书,无数的表彰。虽然没有考上北大,但是以前积累的丰富的知识,锻炼的流利的英语以及全面的思考方式还是让他在那个领域中发光发热了。所以,是金子总会发光,这句话真的不错。并且在我看来,比起之前那个无趣的学霸,现在有趣的他要出色的多。
本科毕业,他拒绝了南师大的保研机会,考取了复旦大学的法学硕士。我本来以为他会考北大,但是他说,前几年去了北京一次,并不是很喜欢那里的环境,还是在南方好了。长大真的就是学会了放下,学会了理性科学地重新规划人生,我想他再也不是那个冲动的只填北京大学的骄傲男孩了。
考上复旦之后,他又遇到了人生第二个低谷。他很努力,导师也非常地器重他,还没毕业就推荐他到知名的律师事务所工作。但是想要在上海扎稳脚跟,就必须拥有户口,也就是说要买房。那个时候上海的房价已经挺贵了,虽然他靠兼职赚了一些钱,但是要买房子的话远远不够。
这件事情不知怎么被阿林的爸爸,也就是我的舅舅知道了。舅舅瞒着阿林东借西借凑了一百二十万,然后亲自到上海把卡交给了他,并且没有给他拒绝的机会,陪他一起把房子敲定了下来。一百二十万在那个时候真的是个大数目了,虽然放到今天可能只能在上海买个厕所。
我不知道阿林接到银行卡的时候是怎么样的心情,不过我想他总不至于感动地痛哭流涕。我只知道,他跟舅舅说,给他五年的时间,把这笔钱还清。
后来的故事大家应该可以猜到,毕业后的五年里,阿林从刚入行的菜鸟变成业绩第一的香饽饽,最后又变成了律所的合伙人。三十岁的生日那一天,他开着自己买的吉普车回家,把银行卡还给了舅舅。那一年,刚好是他在上海落户的第五年。
我再次见到他的时候,他已经变成了儒雅的中年男子,而我正在经历文理分班。他问我想选什么,我说文科,但是其他人都劝我选理科。他笑了笑,很认真的说:“听你自己的,这样才不会后悔。”我很郑重地点了点头,后来我选了文科,学了中文,现在还不知道前路如何,但是确实没有后悔。
阿林这第二次绝地反击,似乎要比第一次更加漂亮。
随着年龄的增长,婚姻问题成了他人生中的第三个低谷。
阿林中学时代有没有谈恋爱我不知道,虽然作为学霸的他应该有不少女生仰慕,但是就他那无趣的书生样,可能恋爱的对象也就只是书房里那满柜的书了。
大学四年,他谈过一个女朋友,当时舅妈都把那个女生的照片给我们看了,具体长什么样子我不记得了,反正挺漂亮的,而且家境比较好。他们是在出国交流的时候认识的,女孩是外语系的,异国他乡,两人互相照顾,自然而然就走到了一起。
毕业前夕,我们都以为阿林会带她回来见家长,然而没想到的是,他们分手了。原因很简单,就像很多毕业季情侣一样,两个人选的路不同,女孩要回家去考公务员,而阿林要继续深造去大城市发展。他们没有吵架,在一次深刻地聊天后,女孩提出了和平分手,阿林接受了。我不知道他伤不伤心,只是后来见到他的时候感觉他瘦了一点也成熟了一点。
研究生三年,阿林在事务所和学校之间穿梭,似乎并没有顾得上自己的感情。硕士毕业的时候,他的父母开始催婚了。原因很简单,他的老同学们孩子都可以打酱油了,而他还是孤身一人。舅妈是一个说到做到的人,她开始不断地替阿林张罗相亲,她一直问阿林想找一个怎样的女生,阿林刚开始不说,问急了,回答道“和慧琳一样的”,慧琳就是他的第一个女朋友。
舅妈当然不会听他的,她给他介绍的女孩都是教师、医生之类的,有体面的工作、优越的家庭条件。但是阿林每次都会找借口躲避,反正他人在上海,舅妈根本控制不了。
拒绝的次数多了,很多女孩都不愿意再答应舅妈去相亲,她们觉得阿林根本就不想找女朋友。
舅妈气得要死,那段时间几乎要和阿林断绝母子关系,最后她也放弃了,说:“随你便吧,打一辈子光棍也不关我事了。”
然而阿林仍然跟没事人一样,独来独往,平时都在上海打拼,逢年过节回家都是一个人。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三十二岁。
突然有一天,阿林宣布他要结婚了。我们都很惊讶,千年大光棍什么时候脱的单,怎么突然就结婚了。对此,阿林倒是很淡定,他只说:“遇到对的人了,那就结婚了呗。”对于这个嫂子,我真的是充满了好奇。
后来知道,他们是在复旦大学和上海交大校友联谊的时候认识的,那时候嫂子28岁,阿林30岁,两人都正在被催婚,但同时又都是单身的顽固分子。因缘巧合下两人坐在了一起,一番交谈下来感觉相见恨晚,慢慢地,两人走到了一起。
现在他们的女儿已经五岁了,很聪明。阿林每年都会有一个月带嫂子出去旅行,就两个人,用他的话来说是找对了人蜜月永远都过。
他们俩都是学法律的,一个律师,一个法官,我时常邪恶地想,如果他们俩吵架那该是多么的可怕。不过,也许人家根本不吵架。
当我看着朋友圈里阿林和妻子在世界各地的合影时,不禁感叹,这第三次绝地反击真是漂亮极了。
阿林的故事未完待续,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阿林,生命中的低谷期是防不胜防的,但是请相信,当你站在谷底的时候,恰恰也正是绝地反击的最好时机。因为本来就一无所有,又怕什么失去。
所以,勇敢点吧,我的朋友。
蓦然回首,你会发现,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