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心里都有座孤城。
无数次幻想过自己的一生。
南国偏僻的一角有我的小城。除了我没有人烟。一条幽静的小路蜿蜒而去,穿过大片富丽的白芍,端庄,耀眼。
城里只有一只猫,黑白的条纹,是中国最传统的狸花猫,她有着绯色的眸子,孤傲矫健的身影。我和她,不是驯养与被驯养的关系。她高兴时会向我撒娇,不高兴时会向我发出戒备的低吼,她时常消失在我的视野里,几天之后才会回来。
一座低矮的小屋,一本书。这一生,只读一部《楞严》。我在幽静的日子里日益老去,直到死亡覆盖我的呼吸。
在我的孤城里收拾好一切心情,重整旗鼓,准备出发,然后我从幻想中醒来,挂上耳机,开始一天充实的生活。
身为一个念旧的人,不太喜爱过于前卫古怪的潮流,歌单里的歌也很少,常常单曲循坏,其中最爱的是刘惜君的一首《莫忘空城》。
第一次和这首歌结缘,是在一家地下KTV,位置偏僻,鲜有人光顾,价格也颇便宜,去的时候,一两个小哥正在厅前沙发上百无聊赖地坐着打发时间。
从前台拿了话筒入内点歌,同行的有个哥们,说实话,歌唱的真不好听,偏偏每首歌他都能来几句,还无比陶醉。正是他无比陶醉哼唱的这首《莫忘空城》,携带着乖张的曲调,无所谓的孤傲和一往直前的决心,一下子击中了我的审美。
在空旷广袤的背景乐中,年轻的歌手如是哼唱:
我的眼里有只风筝 飞去哪里都可能
天地广阔可是陌生 偏爱这种陌生
往事很混沌 不怕冷
就算身边空无一人
就忘了从前 出发吧
但别忘了那座空城
循环往复的副歌之中,我似乎看到歌手蛰伏已久后重振的决心,就算春去秋来,孤单一人,受尽嘲笑,又有什么关系?至少,我已经在出发的路上。
萧萧无伴独为家,静里经春任物华。
绿树千章啼百舌,香风吹尽紫藤花。
在那个草长莺飞的白日里,我独自一人坐在宿舍,听着窗外万物生长的声音,忽然一下子思绪飘了很远,寂静之中,我听见灵魂在低语:“就算你拥有了知心的密友,体贴的伴侣,睿智的父母,你依然还是一个人。你的深邃与浅薄,只有你一个人感知;罪孽与忏悔,只有你一个人偿还;衰老与病痛,只有你一个人承担。
没有什么感同身受,每个人的阅历和成长轨迹都是如此独特,世间万物,皆是孤独。没有长久的依靠,没有永恒的拥抱,所有的一切,都要自己好好争取。”
世人之间拥有的,只是片刻的相聚之欢,纵使当时珍惜,当时不舍,也难挡命运齿轮不息的翻滚。那么多人走过孤城,以过客的身份。唯有真正的主人,从未离去。
所以玄奘说:“浩浩三藏不可穷,渊深七浪境为风……受熏持种根深器,去后来先做主公。”
这是佛教的密语,意思是人类的心绪随着外界不断变化,没有片刻的停歇。唯有他们最根本的灵魂,最深邃的“识”,默默观看这一切,未被世事动摇过,未被喧嚣的人们感受过,却一直忠实地跟随着它们的主人。
走在山路之侧,仰脸看天光尽处,听风过轻喃:“孤城。”有黑白条纹的猫一闪而过。
PS:佛教密语之解,笔头拙劣,实难言表,不当之处,还望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