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浚县山上烧香,去浚县山下逛庙会,是我们这里的人的一个习俗。
早早的吃了饭,走好几里的路,等了十几分钟,才坐上开往浚县的汽车。
正月十六以前的浚县县城,是最为热闹的。四面八方的人都会涌入这个大坯山,来企求新一年的福祉。
对于和浚县山有关的人而言,正月是捞钱的日子。连接东山和西山的大街上,摆了四排摊位,这条街上的每一个角落,都被人们最大限度的利用着。进入这样的街道,人们被人流簇拥着,急急的涌向东西两边的山上。
小时候,就听我奶奶讲我爷爷上山的故事。说我爷爷许愿,有了孩子,就去浚县山免费赶着马车拉七天香客。我父亲出生后,我的爷爷就真的自己赶着大 马车拉了七天香客,还了愿。当然,那时的浚县山是不要门票的。以前,所有的寺庙都是不要门票的。听说收门票是从少林寺开的头。这个伟大的创举,很快就让全国的寺庙所效仿。如今,去浚县山烧香的人,都是要交30元(西山)和50元(东山)的门票的。当然,这钱也决没有用于寺庙的维护和发展,因为香客进去都会添上价值不等的香火钱。
这样香火钱有的是自愿的,有的自然是被那些承包者所忽悠所致。当然,这些承包人,是颇具营销手段的。如:求子求孙求外孙,求子奶奶面前留个名;捐三块五块你吃不了亏,捐三十五十你受不了穷;就是打工也要有个好身体,身体不行,干啥啥不中,想干啥干不成;提高成绩,金榜题名。总感觉,这里总会有一个大殿能迎合你的述求。
人们匆匆的走来,匆匆的投下香火钱,甚至来不及抬头看看座上神灵,就被人流请到了另一处。相比之下,浚县西山上的文物——佛国,人却少了很多。人们似乎并不关心,存在了更为悠久的胜唐时千佛洞。
在庙会这个舞台上,有做生意的挣钱的,有占据庙门收香火钱的,还有另一类人的存在,那就是乞丐和算命先生。
从千佛洞出来,向北通往十二位姥母的路上,清一色的算命先生,他们用书本上背下来的东西,来帮忙别人在迷乱中点拨浮云,以便过活他们的生计。然而,匆匆的行人,却鲜有去光顾他们生意的,尽管他们有的装扮成道士,有的立着招牌。偶有一两位中年男人,会坐到某一卦摊前,算命的先生马上眼睛放亮,用最大的能量捕捉来人信息,给自己的生意增加一些收入。
乞丐照例会是庙会上一大特色。他们用各种道具装扮成各个可怜相,来博得香客的同情人。有的爬在小车上沿街巡游乞讨,有的坐在路边做着让人看着难受的姿态乞讨,有的利用音箱用歌声乞讨,还有一个姑娘去年和今年都装扮成一个可怜的孝女(披着孝衣、用一块大布书写下自己多么的不幸)在乞讨。等我折射返回时,这个姑娘却卸了装束,在吃饭。
匆匆的香客来了就走了,人流过境必然会给当地经济带来不菲的收入。可人们关注的却往往只是眼前,鲜有人关注明天。收着门票的人,会感谢这个可爱的浚县山;收着香火钱的人,会感念这座可敬的浚县山;做生意的人,会被这些多 的人流所感动;那些术士和乞丐们,更是寄生于这座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