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数字化
将模拟信号(Analog Signal)转成数字信号(Digital Signal)后进行存储。这一过程称为:音频数字化。声音属于模拟信号。
音频数字化
脉冲编码调制
音频数字化的常见技术方案是脉冲编码调制(PCM,Pulse Code Modulation),主要过程是:采样 → 量化 → 编码。
脉冲编码调制
- 采样(Sampling):每隔一段时间采集一次模拟信号的样本,是一个在时间上将模拟信号离散化(把连续信号转换成离散信号)的过程。
- 采样率(Sampling Rate):每秒采集的样本数量,称为采样率。比如,采样率44.1kHz表示1秒钟采集44100个样本。
- 量化(Quantization):将每一个采样点的样本值数字化。
- 位深度(Bit Depth):使用多少个二进制位来存储一个采样点的样本值。位深度越高,表示的振幅越精确。常见的CD采用16bit的位深度,能表示65536个不同的值。DVD使用24bit的位深度,大多数电话设备使用8bit的位深度。
- 编码:将采样和量化后的数字数据转成二进制码流。
比特率(Bit Rate)
指单位时间内传输或处理的比特数量,单位是:比特每秒(bit/s或bps)。
比特率 = 采样率 * 位深度 * 声道数
通常,采样率、位深度越高,数字化音频的质量就越好,也就是比特率越高,数字化音频的质量就越好。
采样率44.1kHZ、位深度16bit的1分钟立体声(双声道)PCM数据有多大?
公式:采样率 * 位深度 * 声道数 * 时间(比特率 * 时间)
(44100 * 16 * 2 * 60) / 8 /1024 / 1024 ≈ 10.09MB
编码(Encode)
PCM数据可以理解是未压缩的原始音频数据,体积比较大。为了便于存储和传输,一般都会使用某种音频编码对它进行编码压缩,然后再存成某种音频文件格式。
编码
压缩
压缩分为无损压缩和有损压缩
- 无损压缩
- 解压后可以完全还原出原始数据
- 压缩比小,体积大(压缩比 = 未压缩大小 / 压缩后大小)
- 有损压缩
- 解压后不能完全还原出原始数据,会丢失一部分信息
- 压缩比大,体积小
- 压缩比越大,丢失的信息(舍弃原始数据中对人类听觉不重要的部分)就越多,还原后的信号失真就会越大
解码(Decode)
当需要播放音频时,得先解码(解压缩)出PCM数据,然后再进行播放。
解码
常见的音频编码
无损
- FLAC(Free Lossless Audio Codec)
是一种无损的音频编码和文件格式,文件扩展名为.flac。FLAC技术先进,占用资源更低,有更多的平台及硬件产品支持FLAC。
有损
- MP3(MPEG Audio Layer III)
是非常流行的一种有损音频编码和文件格式,文件扩展名为.mp3。 - AAC(Advanced Audio Coding)
是由Fraunhofer IIS、杜比实验室、AT&T、Sony、Nokia等公司共同开发的有损音频编码和文件格式,压缩比通常为18:1。 - Opus
是由Xiph.Org基金会开发的一种有损音频编码和文件格式,文件扩展名为.opus。经过多次盲听测试,在任何给定的比特率下都比其他标准音频格式具有更高的质量,包括MP3、AAC。
常见的音频文件格式
- WAV(Waveform Audio File Format)
是由IBM和Microsoft开发的音频文件格式,扩展名是.wav,通常采用PCM编码,常用于Windows系统中。
WAV的文件格式
WAV的文件格式1
WAV的文件格式2
- AIFF(Audio Interchange File Format)
由Apple开发的音频文件格式,扩展名是.aiff、.aif。跟WAV一样,通常采用PCM编码,常用于Mac系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