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我们都受着类似这样的熏陶:我们要学会感恩,学会奉献,学会助人为乐。
任何假装认真上学的孩子,内心总会有一个公益梦。
我在进入大学后,首先加入了爱心公益站,负责物资整理,爱心义卖,并且举办爱心音乐会。当年招聘季,我拿着这些斑斑劣迹,跟着面试官自吹自擂的样子,真的好像一条狗啊。
什么是真正的公益,当年的花拳绣腿是否真的值得铭记于心,留个问号。
大学里盛行支教,我大一的暑假也去了偏远的云南参加支教。当别的同行者在策划着如何旅游的时候,我从来没有想到这一茬,我在认真的准备教案。
山里的孩子和我想象的差距很大,我很难走进他们的内心。与其是我给他们上课,不如说是他们给我上课。后来离别的时候,我很不舍,留了联系方式,开始的一个月内,还经常联系他们,后来就慢慢消散了。
写到这儿,我感到很可惜。
一个女孩儿,在支教结束一周后,问我们去哪里了。
一个男孩儿,说他的梦想是当军人,可是却成了杀马特少年。
另一个男孩儿,开始了微商,开始了骗人。
另一个女孩儿,朋友圈和qq空间,已经铺满了漫天的广告。
还有很多很多人,他们依然没有改变,按着老路发展。
我也没有改变,这个世界的绝大多数人都在顺应,能够突破的都是英雄,值得赞颂。
所以啊,公益都是假的。年纪轻轻,没有梦想,没有责任,没有目标,没有担当,没有能力,没有灵魂,你做个丫的公益。
毕业后,我参加了蓝色海洋环保组织试水,我希望能在其中看到公益本该有的样子。
可结果还是让我大失所望,还是自嗨,和我在大学里见到的,一个模样。
我觉得,他们做公益的思维还是停留在10年前的老路,现在已经是2017年了,自媒体时代,公益完全可以从线下转到线上,通过更少的人力物力财力,从而影响更多人。
谈到影响更多人,很多“公益者”在公益之初,恐怕只想着完成任务,或是愉悦自己吧。我理解的公益者,应该有一颗赤诚的心。换句话说,公益者就不是正常人,他们是时代异类,他们是我所向往的边缘人,他们理解在高处,而不是愉悦在当下。
所以,我反对一切以自嗨为目的的无聊公益,我希望所有做公益的人,可以实现想清楚,你究竟想要影响,或帮助哪些人,怎样的途径在当下的时代是更直接有效的,或许这样才能促就更加高效的公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