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以后的前两份工作都没有接触过固定资产模块的业务,最初也只是每月月底会有一张折旧表,按期计提折旧即可,第三份工作有接触到录入资产卡片,但是当时也没有深究,一度认为那个模块就是给累赘;再到现在的单位,从最开始的让我接手盘点工作,到后期把整个固资模块都让我做。因为自己的害怕,每次盘点工作我都进行的小心翼翼,不敢太敷衍,生怕最后有什么责任让我承担,然而,财务人员只是一个监督盘点,让我监督的(和我配合的)固资管理人员对于这个工作可以说是并无头绪,或许他也不是有意的,但他造成的结果却是活生生的存在,关联受到影响的就是我的工作的进度,着实无奈和烦躁~
接手固资卡片以后,貌似最初的每个月都不能顺利进行,卡片需要录入的固定信息其实就那几项:1.资产类别 2.资产编码3.资产名称 4.数量5.使用状况6.变动方式7.备注8.使用部门9.折旧费用分配10核算类别中是否有项目11原值12 预计净残值13 预计使用期间数,估计核算更细致的单位还会录入更多的信息,但是就在我录入这些信息的时候,也总是会“丢三落四”,各种小错误:
1.净残值,如果没有录入,系统也能保存,由于都是复制粘贴数据,开始的时候,经常很多次没有粘贴上去,就保存了,等到下期计提折旧的时候才会发现错误;
2.资产类别:如果基本信息的类别刚开始选错了,再改的时候,需要注意“部门及其他”下面的固定资产科目和累计折旧科目,这两个科目是关联到总账科目的,一般是1601.和1602的二级科目,比如,有可能会出现固定资产科目是1601.05的电子设备科目,但是累计折旧科目是1602.04的家具类科目,这个问题,也是只有等到下期计提折旧的时候才会发现。
3.新增复制功能的使用:想想自己真的很蠢笨呢,每个月新增200张左右的卡片,都是所有信息一张张录入,完全没有想到去用这个“新增复制”的功能,还是后来同事帮忙的时候,发现的这个功能。它可用于卡片信息很多都相同 ,只需要更改部分信息即可,用于新增卡片可以节省很多时间。
4.变动和清理问题:变更有批量变更功能,适用于大量卡片变更成相同信息,比如使用部门是A的统一变成使用部门是B的;清理的,按操作进行即可
5.卡片拆分问题:是今天发现的痛点!由于早期有很多电脑设备都是10台.20台等的录入在了一个卡片,但涉及到部门费用的问题,还是一台设备一个卡片比较好,所以涉及拆分的问题,然而,拆分成的卡片相当于新增卡片,当月是不计提折旧的,然而拆分之前的卡片在拆分当期相当于报废处理,当月照提折旧,所以不会影响拆分当期的折旧数据,然而,拆分以后的数据在下期的折旧计算方式是(净值-残值)/可使用期间数,此处,相比之前月份的折旧金额,就相差了一个月份,比如本来拆分以后的折旧金额应该是1962.85-785.14=1177.71/6=196.285,当时,系统的计算方法是1177.71/7=168.24,这个差异,依然要等到下期计提折旧的时候才会发现~~ 哎,其实想想,我也不能怪这个系统,归根结底还是自己对固定资产的理论不够熟悉,其次,在发现这个问题的时候,想到,为什么没有找金蝶的人员要一份固定资产模块的“使用说明”好好看看呢~~~~~~~~
6.目前为止依然不明白这个卡片里的“附属设备”是什么意思?明天咨询时候要问下!!
7.设备涉及多个部门使用的时候,要按比例分摊,同时,折旧费用也要对应的各个部门,比如行政部对应管理费用-折旧;数据智能部对应研发费用-折旧,此问题在“部门及其他”下面,实际应用时要注意比例的问题,多个部门的比例合计是1,但是当对应折旧费用的时候,每个部门对应的折旧费用都是1,不再拆分折旧费用~
此处涉及到的理论其实很简单:固定资产当月增加当月不计提折旧;当月减少,当月照提折旧;直线法计提折旧的计算方法:(原值-残值)/可使用期间 这么简单的问题 实践中却总会吃它的亏,该反思点儿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