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推荐我去年看的一本书《为何家会伤人》(作者:武志红),这本书对于亲子关系、夫妻关系讲解得比较透彻、易懂,读的时候会让自己一次次地回忆童年、回忆过去,回忆自己的亲子关系,并试图运用心理学原理解释自己的经历。很多个夜晚,读着读着,我思考良多,竟难以入睡。因为书中个别观点不能苟同,所以给四星。
感受对方的感受
在生活当中,我们常常感到很难得到对方的理解。其实,对方也会因为无法被理解而苦恼。在武老师看来,这种沟通不畅主要是源于三种常见的错误行为。
第一种叫“揣测”——“不用说也知道你想干什么”。
第二种叫“评价”——“知道你什么事也办不成”。
第三种叫“出主意”——“那你怎么怎么样吧”。
第一种“揣测”,好像很了解对方似的,深谙对方的行事风格。但我们往往只看到了表象,只是熟悉了对方的习惯,并没有真正了解他那样做的“内心感受”。比如,一位男士经常约女性朋友聚会,他的女朋友多次表示不满,但这位男士总是说:“我跟她们没什么,只是普通朋友罢了。”当女朋友提出分手的时候,他就开始各种“揣测”:肯定是又吃醋了、太小肚鸡肠了、肯定是有第三者了。总之,不会从自身找问题,而只会从对方身上挑毛病。正解:用心感受女朋友的感受,不要一直强调“我跟她们没什么”这个事实。感受比事实更重要。
第二种“评价”,基本上多偏于负面评价。比如,孩子放学回家说“这次模拟考试我进了前三名”,结果父母说“就你,不倒数就不错了,你要能进前三,太阳从西边出来了。”本来孩子挺高兴,这一通负面评价彻底打消孩子的积极性。正解:鼓励孩子“我知道你能行的”,他会越来越自信。
第三种“出主意”,当对方向你倾诉时,你需要做的只有两个字“聆听”,而不是提建议、出主意。比如,老婆回家抱怨“工作把我累坏了,真是不想上班了”,老公说“那就别上了”。这个时候往往老婆会说“你那点钱,能养活一家子啊?”这种对话会越来越呛。正解:老婆抱怨完工作累之后,老公只需要一句“辛苦了”就可以温暖妻子的心。
孩子不该是你的最爱
我第一次看到这句话时,是吃了一惊的。因为,在现在这个社会,大部分人是为孩子活着。孩子是心头肉,孩子是希望,孩子是难以割舍的最爱。
武老师说,孩子终究是要离开的,他们要去过自己的生活,真正陪伴你一生的人是配偶,他(她)才应该是你的最爱。
父母之间的关系,作为子女也不应该去“插足”,不要认为你对妈妈的爱一定胜过父亲;作为父母,也不应该去插足子女的夫妻生活,不要觉得你对儿子的爱远超儿媳。有很多婆婆因为嫉妒儿媳“抢走了”儿子,而唆使儿子离婚的。
当然了,这种“不应该插足”不是说不管不顾,而是要有界限,要有尺度。该敬爱父母依然要敬爱,该疼爱儿女依然要疼爱,只是说大家要摆正各自在家庭中的位置,只有位置摆正了,一个家庭才是健康的。而且,一个夫妻关系融洽的家庭,一般是幸福的。
密不透风的“爱”
很多人通过自我牺牲宣称自己对对方的爱,给对方造成一种愧疚感,以此逼迫对方服从。不论是亲子关系,还是夫妻关系,我们经常能看到这种情况。比如,有的单亲妈妈对子女说,“为了你,我含辛茹苦,我低三下四,吃尽了苦头,你是怎么报答我的?”子女满怀愧疚,开始向母亲屈服,对母亲言听计从,母亲很高兴,殊不知这是一种“愚孝”。再比如,有的人为了恋人辞去高薪工作、甚至与家人决裂,刚开始也许恋人是感动的,但遇到矛盾的时候,一句“为了你,我变成现在这样。”足以给对方造成强大压迫感,这种爱也就会慢慢变质,主动爱变成了偿还爱。
教育——一切为了家长
街头的培训学校琳琅满目,打着“一切为了孩子”的旗号搜刮家长手里的银子,但每一位交钱的家长都是高高兴兴的、心甘情愿的,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证明对孩子的爱。当然了,我希望这些孩子是乐意上培训班的。如果孩子每天愁眉苦脸地上课、写作业,没有玩耍的时间,甚至没有足够的睡眠,那么,父母们,请叫停你们的各种报班。很多家长为了在同事、同学面前有面子,给孩子报各种才艺班,各种补习班,孩子们苦不堪言。前几天的一则新闻报道,一位妈妈为了让儿子多晒太阳,请了二十天的假。这位妈妈做的有错吗?落下的课,可以补回来;病倒的身体,却难以恢复健壮。所以,我很理解,甚至佩服这位妈妈。
书中还讲了很多关于亲子关系、夫妻关系的具体事例与解析,我只是将我感触较深的几点罗列了一些。也许我讲的不够透彻,那就去读原汁原味的书籍吧。希望我抛出来的砖能引您从书中发现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