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唐晗璐
奔跑,喘息,一刻不停。
顺着额角滑下的汗滴,一路滑到鼻尖,滴落到地上,晕染出一小片暗灰色的痕迹。眼前只有宽阔的路和两只肮脏的球鞋,耳畔只有沉重的呼吸声和心脏激烈跳动的声音。望了望前方,盘桓的道路一直蜿蜒着向前延伸,看不到尽头......
故事的开始是一双破旧的鞋。
一双粗糙的大手灵活地穿针引线,仔仔细细地修补着这双脏兮兮的鞋。将它带来修补的是一个名叫阿里的男孩——一个来自家境贫寒、生活艰难的家庭的普通男孩。鞋很快被修补好了,我看着他拎着装着鞋子的袋子来到一家店里买菜——却只能从被挑拣出来的个头极小的马铃薯中挑选。那双鞋子挤在箱子中间,毫不起眼。
突然有个男人推着车走了过来,拿走了装着鞋子的袋子。我心里“咯噔”一下,心里徒然腾起一丝不祥的预感。男孩已然买了菜出来,却找不到那双鞋。我看着他慌忙失措地寻找着那双鞋,也跟着着急了起来。
我跟着阿里回到了家。母亲正在与蛮不讲理的房东吵架,屋里只有一个怀抱着孩子的小女孩——是阿里的妹妹莎拉。我看着这个残破的家,心里生出一抹凄凉。
我将思绪从电影中脱离,看着阿里和莎拉不得不同穿一双鞋,看着阿里的父亲为了这个家努力工作,看着阿里为了给莎拉一双崭新的鞋拼尽全力赢得了赛跑,我不由得想到了自己。
在中国一些偏远的地区,像阿里这样的家庭不在少数。他们食不饱腹,生活拮据,有些甚至连一个安稳的、能够遮风避雨的地方也没有。我们随手丢弃的水瓶也许是他们用来装东西的工具,我们挑拣出来的菜叶也许对于他们来说是难得可以下咽的食物,在我们眼里一文不值的东西,或许是他们一辈子都得不到的。
我又想到了阿里对莎拉说的,爸爸要向别人借钱才能够再给她买一双新鞋。究竟是到了多么穷困的地步,连买一双鞋都要请求别人的施舍?
我又想到了我自己。每每穿到半旧的鞋便扔掉,小了的衣服丢了也不会觉得可惜。想到这,我的心被强烈的羞耻和悔恨占据了。
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有多少个这样勉强活着的家庭。他们活得艰难,活得痛苦,却也从不放弃生存的希望,依然活得善良,活得快乐。电影中有一幕是阿里和莎拉一同去到那个穿了莎拉鞋子的女孩家里,想要要回那双鞋,却看到那个女孩的父亲是一个盲人,于是便放弃了要回鞋子的想法。心地善良的莎拉还打算将阿里送给自己的笔转送给那个女孩,但那个女孩并没有接受莎拉的给予,第二天便还给了莎拉。莎拉虽然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但当她知道了那个女孩或许跟他们一样也活得艰辛的时候,义无反顾地小心翼翼地用自己的方式给予女孩帮助。
他们活得多么坚强、善良而有意义啊!固然家庭是那么的穷困,却丝毫没有剥夺他们心里的一丝纯真。虽然没有华丽的衣服和漂亮的住所,但这丝毫不影响他们坚定的信念和意志。
比起他们,我们又是何其渺小的存在!
衣食无忧,自由自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可内心的纯真却不知是否还存在。本应纯粹得像一张白纸年纪,却早早地被抹上了一层墨迹,眼中只有社会黑暗的一面,忽略了充满光明与希冀的另一面。那些所谓的“公子哥”“富二代”,他们拥有的真的比那些生在家境不如意的孩子们多吗?他们的内心还仍然是一片净土吗?我想,并不一定。那些孩子们的纯真和善良,以及闪耀着光辉的人性,或许是他们一辈子都无法拥有的,是不能够用金钱来衡量的。比起财富,真正宝贵的应是那一份无论身世、无论年龄都懂得帮助他人和乐于奉献的心。
我仿佛又回到了电影中。
感受着从发鬓滑下的汗水,听着自己沉重的喘息声,耳畔回响着妹妹稚嫩的声音。我仿佛又看到了阿里坚定的眼神和步伐,听到了老师和父亲在一旁呐喊加油的声音。
我也随之冲过了终点,恍然大悟。
我终于想起了那被遗忘在角落,被黑暗厚重的帘幕掩盖的东西。
拨开帘幕,一束亮得刺眼的光芒穿过缝隙,驱散了黑暗,那就是人性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