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经常会对孩子说:与你说了都没有用!
孩子会说:我为什么都要听你的?
大部分的父母习惯于掌控孩子。在孩子小的时候他没有力量,所以大人说什么,小孩子基本上都能听话,但随着孩子的成长,年龄的增长能力的增长,他会越来越反抗父母了,父母就感觉到孩子越来越不听自己的话,感觉孩子开始叛逆。这就是为什么会出现上面对话:我跟你说了都没有用,孩子会说我为什么要听你的。
父母从孩子的言语中感受到的是不被尊重,权威受到了挑战。但是如果父母换个角度来看待这件事情,感受就完全不一样了。因为孩子已经长大,他开始有独立自主的意识,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要被尊重,要想自己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的听家长的指挥,家长的安排了,这是孩子生发出了自身的力量,父母应该感到高兴才对,但没有学习过的父母只是感受到了挑战,没有感受到孩子的成长。所以父母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认知,改变认知。知道孩子的生长过程,更多地去了解孩子,才能成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陪跑者而不是阻碍者。孩子在每个生长时期需要的营养是不同的。
其实家长自己可以觉察一下,当自己的感受不好的时候,做事情肯定也不会太好。比方说,在单位,你被老板骂了,你心情很郁闷,你虽然觉得老板是有道理的,你从理智上是接受的,但在情绪上你一定觉得:有必要骂的这么厉害吗?你跟我好好说,我改就是了。当家长自己情绪不好的时候,处理事情也会没有智慧容易干一些鲁莽的事情。孩子是一样的,如果孩子经常受到家长的指责和批评,他的感受不好的话,他的行为一定也不会好。所以家长要时时去观察孩子,去体验孩子感受是什么,感受好不好?如果让孩子感受不好的话语,就闭嘴不说话。有的时候孩子做的行为让我们家长很不满意,家长很容易就生气,就开始讲道理,往往是没有什么效果的。比方说孩子在吃饭的时候挑剔你做的饭菜不好。有些父母就会想,我辛辛苦苦做了一顿饭,就你事儿多,挑三拣四,要学会感恩,感谢父母为你付出。所以家长的言语就也不怎么友善,可能就会怼孩子。但如果你换个思维,你说:孩子啊,你的味觉好敏锐啊,确实是我这里面什么东西加多了味道有点怪啊。家长自己勇于接受批评,承认错误,孩子就会觉得自己被尊重了,被看到了。他的情绪马上就没有了。饭菜难吃这件事情已经其实不算事了。这里就需要家长自己要有智慧。
当孩子开始步入小学读书时,父母会开始焦虑,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成绩不好。没有智慧的父母就会更多开始监督、提醒和批评孩子。这个时候孩子的感受就非常不好,觉得学习这个事情很烦,让自己与父母关系都不好了。大部分孩子在父母的掌控下越来越讨厌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其实我们应该允许孩子以自己的节奏去学习,每个孩子内在都希望成绩好的,要相信他。孩子知道自己的想法是有用的,就会越来越有力量。
孩子在生长的过程当中需要被尊重,被看见,被相信,被信任,被关心。如果父母能够时时觉察到孩子的情绪,感受到孩子的感受。孩子就会感受到被父母的重视和父母的爱。他自然就会生发出积极向上的力量。学习不用父母操心,成为自动波,与父母的关系也会越来越好,他的房门会时刻向你敞开,有事也会跟你倾诉。人与人的关系在一言一语之间。你让我不舒服了,我就不再跟你多说了,你让我感觉很舒服,我就愿意跟你多交流。好的感受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孩子处于好的感受当中,才能有好的表现。事情发生的时候,先处理情绪再处理事情,情绪处理完了,事情或许也就不是事了。
家长先学会让自己的感受好,这个需要学习。比如看见孩子成绩不好,就焦虑,觉得自己不是个好家长,就会想去掌控孩子,往往事情更加糟糕。所以父母要去改变认知。家长自己感受不好的时候先离开那个环境,让自己冷静下来,情绪平复了再说话。
让孩子感受好,我们要去认真聆听孩子的话语,去觉察孩子的情绪,看见他的情绪。而不是以自己比孩子多吃很多年盐的经验去给孩子讲道理。孩子被看见了,内在的力量自然会生起,行为就会变好。
对孩子对好的祝福是尊重孩子的感受。其实每个人都是需要好的感受的。一个快乐的人才是会有创造力才会更有智慧,迸发出更多的灵感,以及有更多的力量和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