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男子——武松
2010北枝花
第一部分——文本解读
金圣叹评曰:“一百八人中,定考武松上上。”写武松章节,不住出现“好男子”评语。武松“好”,好在哪里,“上”,上在何处?
一、景阳冈徒手打虎
在景阳冈亲眼看见印信榜文之前,武松不信山上有虎。那时的武松只是个酒徒,一心豪饮,唯有酒才令武松快意。直到乘着酒意上得山来亲眼见榜文才知山上确有猛虎。武松不是个鲁莽之徒,他欲转回又怕耻笑,才有武松与猛虎肉搏一回好戏。武松的武器——哨棒,时时握在手中。可是,猛虎来时哨棒却打断了。没了武器武松才显真英武。与虎搏斗一节,初看武松先显机智,再显伟力。开始大虫一扑、一掀、一剪都被武松躲过,等大虫再转回头二次扑时,武松抡起哨棒全力劈去却打折了武器,因而放过了猛虎。虎的前三式不可与之硬拼,只能回避,武松战略正确,并且成功实施。只能徒手,所以肉搏不是武松本意,而是不得已之举。恰恰是这个不得已,才真的显出武松英雄。武松在猛虎再次扑来时打折了哨棒,一跳躲过,猛虎此时的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就势”揪住老虎顶花皮,将虎按住,使脚猛踢。读到这里,我想除了武松大概没有第二人敢如此与虎搏斗。此时再看,武松的英雄不仅表现在机智上,也表现在勇气。这份勇敢可不是寻常人有的,勇武的人也未必有这份胆量。强敌面前不畏惧,这就是武松打虎之威风所在。武松全力战虎,竟将猛虎打死。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这个大概连武松自己也没有料到。前文武松得知有虎后,是打算回转的,一是怕被酒家笑话,也是自己真有神威在,所以才步上山岗。武松后文也处处提及自己的景阳冈之举,得意至极。全是偶然为之。若不是喝多了酒,武松不会有勇斗猛虎的机会。可知,武松不鲁莽,可是当猛虎来到面前,武松是真英雄。有谋,有力,更有勇气。
二、面对嫂嫂色诱
不能不说潘金莲是个邪恶的妇人。如果说她见到武松产生好感,这一点不为过,这是人之常情。正值青春年少,所嫁又非自己心仪男子,如今遇见如此英武男子,动情当然在情理之中。但是人之为人,还在于人对自己欲望的管理。有本能,更有道义之约束。而潘金莲不仅仅是本能之冲动,更有邪恶之心思。对武松展开一次次的眼神、语言、动作以诱惑这个伟男子。面对这样的女人,武松看到的不是女人,而是嫂嫂。对潘金莲,武松没有欲望的回应,没有义正辞严的揭露,而是德行的唤醒。潘金莲初见武松时,便拿眼睛只看在武松身上,毫不掩饰,也不回避。武松当然感受到了,“只低了头,不恁么理会”。不理会,便是不回应,不回应,对方就应该知道自己只是一头热,通常自会收敛。常人如此,潘金莲却不,完全不理会武松的义正之举,反而加大骚扰力度。无耻之人不能理解正义之人的无动于衷,只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武松在嫂嫂透出色诱信息之后仍搬来哥哥家住,完全不为嫂嫂之举躲避嫌疑。因为他知道一颗正义君子的心不会惹来不必要的麻烦,也希望热切期盼于己的哥哥不要失望。更以为嫂嫂会接受自己的正面信息,转邪归正。嫂嫂一口一个叔叔,只顾放射热情;而武松则一口一个嫂嫂,言行“不见怪”。不见怪即是对嫂嫂最好的规劝。不管潘金莲怎样献媚,武松只是尊其为嫂嫂,言语正,行为正。武松一直在力纠嫂嫂归位。读到这里,你也不能不惊叹好武松,真个顶天立地好男子。可惜,邪恶的潘金莲丝毫不能领会武松的心意,一心只要达成自己欲望。在一个下雪天趁大郎出外营生时向武松发出更具挑衅的言语动作,武松被逼无奈,最终撕破脸警示潘金莲,“嫂嫂,休要这般不识廉耻!倘有些风吹草动,武松眼里认得嫂嫂,拳头却不认得嫂嫂。”我们来仔细读读这几句话。第一句,义正辞严,休要不识廉耻,直言其做事失了廉耻。一个人没有了廉耻就枉为人,所以如此无耻的潘金莲听了此话立刻通红了脸,她赶紧给自己找台阶下,说“自作乐耍子,不值当便当真起来”。武松不这样,嫂嫂便不能归位,不能明白自己与武松该有的关系。尽管发生如此不快,武松还是给嫂嫂留了余地,“再来休要恁地”。第二句,倘有风吹草动,这是警告潘金莲不要不识人伦,不要做事过分。他已经清楚这个嫂嫂是怎样的女人,也料明潘金莲会怎样发展。所以第三句直言会动武。以武力相威胁,往往是在言语及理性失去效用之后。尽管武松擅长武力,但他却没有轻易动武,真好男子。
此节内容,武松表现出极大的忍耐力。他的忍耐力一方面来自对双方关系的清醒认识,一方面来自对哥哥的深厚情谊。他与潘金莲是叔嫂关系,有绝对的人伦身份需要遵守。他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是正人君子,他坚决维护这种正当人伦秩序。他清楚,他的哥哥大郎难得有个女人,成个家。现在,因为有了这个女人才有了安稳的家,日子才过得像模像样。忍着,哥哥就能过安稳日子。
武松在此地便能靠着自己的威力护佑哥哥,使他能安稳度日。若不在呢?武松出差前告别哥嫂一节很是了不得。武松这样对哥哥说,“你从来为人懦弱,我不在家,恐怕被外人来欺负。”这个外人,武松清楚,潘金莲也清楚。武松这话看似说给哥哥听,其实是说给潘金莲听。叮嘱哥哥每日少做营生早归家,言外之意要全力看住这个女人,免生枝节。叮嘱潘金莲,“嫂嫂是个精细的人,不必用武松多说。”仍将潘金莲安在嫂嫂位置上,逼迫其在其位必得谋其事。潘金莲必得像个嫂嫂那样做事。“我哥哥为人质朴,全靠嫂嫂看觑他。”表面是将哥哥托付嫂嫂照看,实质仍是力劝嫂嫂归位,不要失了体统。同时也高抬这个嫂嫂,让他明白自己的身份,好好跟哥哥过日子。凡是被高抬的人,都是说话人希望按他所言去做的人。武松的这种安排会使哥哥嫂嫂相安无事吗?难。所以武松接着说,“常言道:‘表壮不如里壮。’嫂嫂把得家定,我哥哥烦恼做什么?岂不闻古人言:‘篱牢犬不入。’”这话说得就很厉害了,或者说是言重了,意为若是嫂嫂做事端正,就不会节外生枝,惹来麻烦。所以潘金莲脸上挂不住,立刻顺着武松的意思一番自我标榜。正中武松下怀,所以武松笑道:“若得嫂嫂这般做主,最好。只要心口相应,却不要心头不似口头。”这话说得潘金莲很难受。因为那话里已经在责她不正了,后边这话也是在警告她说到做到。因为怀疑做不到才说此话的,潘金莲是个精明人,当然明白。潘金莲没有接武松的酒,哭骂着走了。
武松担心哥哥这里因这个女人被人欺负,但是他没有想到竟让他失去了哥哥。
此节的武松真个是顶天立地的男人,不仅维护哥哥,情深义厚;而且身正,言正,是个正人君子。
三、为兄伸冤
两个月后武松回家时,看到的却是哥哥灵位。武松先是呆了,他怎么能相信?接着连问:哥哥几时死的,得什么症候,吃了谁的药。他明白哥哥死得不明不白,他要查明哥哥死因。找何九叔查问,寻郓哥调查,武松做得干净利落,合情合理。物证人证俱在,本来希望知县大人能为民做主,为哥哥申得冤屈。不想知县与人犯勾结,找借口推卸了。不能走正当渠道为兄报仇,难道就忍了吗?忍了?那不是武松为人。
武松将众邻居拘得家来作证,问明事实,杀了谋害哥哥的潘金莲及奸夫西门庆,拘押协助杀人的王婆投案。此一节看得人惊心动魄,荡气回肠,不由慨叹真好男子,武松!我们再依次分析一下武松的一连串行为。邻居是旁人,大郎家事于旁人无关。与旁人无关旁人何故要沾染麻烦?大家当然要避之。武松只能采取如此拘押一般的手段,拘得众人前来作证。这是为哥哥伸冤不可缺少的一步。而且不使这样的硬手段,众人如何肯来。武都头厉害,措施严密,众邻人不敢不来。怎样拿到更详实的口供?打开潘金莲的嘴。怎么打开?刀子。在死面前,不怕她不说。果然,潘金莲面对武力威胁立刻屈服招认犯罪事实,王婆也即招认。潘金莲该死吗?当然,武松必须让她死,不然如何慰得哥哥地下之灵。还有西门庆,都是杀人的直接参与者。武松当然不会让他活。杀人者必以身偿命,这是天理。至于王婆,整个谋害人命的策划者,她应该有更严厉的惩罚。所以武松不杀她将她交给知县,受了剐刑。以警示世人。自己则带上所以人证物证上堂自首。
武松此一段做的痛快淋漓,又光明磊落,下得狠手,是真爷们。武松为哥哥报仇,为惩治恶人,伸张正义,不惜自己坐牢或者身死。武松常说的“便死也不怕”,果然是个死也不怕的汉子。在义与生死面前,他做出果断选择,为了义抛却生死。如此男人,世间能有几个?
四、义夺快活林
为施恩怒打蒋门神,开始我以为武松这样做只是因为施恩对武松施了恩义,错怨武松滥施暴。读到后面发现错了。武松将蒋门神打服,说了这样一席话。“众位高邻都在这里:我武松自从阳谷县杀了人配在这里,便听得人说道:‘快活林这座酒店原是小施管营造的屋宇等项买卖,被这蒋门神倚势豪强,公然夺了,白白地占了他的衣饭。’你众人休猜道是我的主人,我和他并无干涉。我从来只要打天下这等不明道德的人!我若路见不平,真乃拔刀相助,我便死也不怕!今日我本待把蒋家这厮一顿拳脚打死,就除了一害;我看你众高邻面上,权寄下这厮一条性命。我今晚便要他投外府去。若不离了此间,我再撞见时,景阳冈上大虫便是模样!”这段话有这样一些信息,第一,我打蒋门神夺回快活林给施恩是因为这买卖本来就是施恩的,是蒋门神不义强抢了去。如今靠拳头夺回是正当之举,维护正义。这快活林是施恩的,哪里来的信息?“听得人说”,旁人说的,非武松自己说的。这是客观事实,不是武松主观捏造。第二,施恩不是我的主人,我也与他没关系。不是为主人卖命出拳,那是利益驱使。第三,我打蒋门神是为了伸张正义。而且我武松为了正义便是死也不怕。真是一篇正义的宣言,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就如老管营称呼的,武松真义士!
因为义,武松杀了人,自去投案;因为义,一应官员上上下下都看觑武松。武松免了死罪,发配充军。
五、血洗鸳鸯楼
不想,蒋门神暗中勾结张都监设计陷害武松,将好汉武松刺配。武松明知被诬陷,可是无力回天,只得屈招,刺配孟州。途中,武松得知陷他于牢狱之中的人竟还不满足,还要将其暗杀。怒气再也无法遏制,揭竿而起。武松杀人开始。武松先杀了两个想要谋害他的公人及前来援助的两个同伙,再去寻阴毒的张都监。“不杀得张都监,如何出得这口恨气!”读至此,突然想到,杀人与害人有何区别,杀人狠,害人阴狠;后者似比前者更叫人恨。若二者集于一身,又害人害了人又还杀人,这得多深的阴险狠毒。武松当然咽不下此仇恨,必杀张都监。
张都监此时正在鸳鸯楼快活。入得门来,遇见后槽,抓住询问仇人下落,却又说饶你不得,杀了后槽。为何饶你不得?因为他前面把武松当作贼?还是因为张都监家的人个个不干净?不清楚。又杀了两个服侍的使女,前一个后槽被杀尚没明白,这两个明显冤枉。再想想大概不杀此二人,武松后面的杀丑计划必被暴露,不得不杀。上得楼来,正在一起吃酒取乐的奸邪恶人张都监、张团练、蒋门神被武松一一痛杀。下得楼来两个亲信随从也被武松杀掉,不杀不行吗?他们大概会大呼小叫,叫得人来,会去报官。所以武松饶他不得。后面武松道:“一不做二不休,杀了一百个,也只一死!”大开杀戒,连续杀了夫人,养娘玉兰,两个小的,寻着两个妇女,也都杀了。然后逃走。后面被杀的人中,只有这个玉兰该死,她是张都监阴谋陷害武松的参与者。不管是情愿的还是被迫的,都参与了谋害武松。既是参与害人,就该死。其他妇人冤屈。此节的武松,由堂堂正正的义士,成了滥杀无辜的罪人。这样说,心有不忍,又找不到更合理的解释。或者是那些人,因沾染了恶人张都监,被动成为张都监的合伙人,受牵连做了武松的刀下鬼?不知是否成立。
做下这些,武松无法在世为人,只得落草为寇。
想想当初勇武之武松、深情之武松、君子之武松、正义之武松、敢做之武松,今日为寇,让人心生不忍。叹一声好男子武松,没有遇见清平之世,没有遇见为善众人,没有活出英雄风采。不禁让人悲凉。
第二部分——课程设计
带领学生读武松,意在读出武松之勇、之正、之义、之敢为,认识武松其人并从武松身上感受武松生命之光彩。
第一课时:武松打虎
1.学生自读,解决文字疑难。
2.细读,批注。
3.课堂师生交流批注。探讨:
A.武松上山前豪饮,他认为山上有虎吗?哪些内容可以印证你的观点?
B.他确定山上有虎之后,为什么不转回来?仅仅为了面子?
C.他与虎搏斗时显示出怎样的品质?常人会怎样?(你会怎样?)
D.这件事给武松自己带来怎样的影响?
4.这是怎样的一个武松?
第二课时:面对嫂嫂色诱
1.学生课前自读遇见哥哥到告别兄嫂部分,解决文字疑难。
2.细读,批注。将自己的感受、想法、疑问及时批注于文旁。
3.课堂师生交流批注。探讨:
A.初次见武松嫂嫂便不住拿眼看向武松,武松怎样做?为何这样做?他向嫂嫂传达了怎样的信息?
B.武松意识到嫂嫂的不正常心理为什么还要住到家里来?
C.大雪天武松回到家来,嫂嫂越界挑逗,武松的言行举止透出怎样信息?嫂嫂的心理怎样?
D.武松出差前与兄嫂告别一节,他的言语、神态又透出怎样的信息?嫂嫂为何如此举动?
4.此节你看到怎样的武松?
第三课时:为兄伸冤
1.学生课前自读武松回的家来见到兄长排完灵位到刺配充军一节,解决文字疑难。反复阅读。
2.细读,批注。将自己的感受、想法、疑问及时批注于文旁。
3.课堂师生交流批注。探讨:
A.武松找到何九叔与郓哥调查到哪些真相,他此时想要怎样处置?你认为事实是否清楚?知县所言是否有理?
B.武松为彻底查清哥哥被害经过,对众邻居那样是否妥当?是否有其他可行做法?
C.你认为武松杀死潘金莲和西门庆是否正当?武松为什么一定要这样做?
4.你又看到怎样的一个武松?
第四课时:醉打蒋门神
1.学生课前自读武松来到孟州到进入张都监府中供职一节,解决文字疑难。
2.细读,批注。将自己的感受、想法、疑问及时批注于文旁。
3.课堂师生交流批注。探讨:
A.武松醉打蒋门神是否正义?只有五七分酒意为何要装作十分醉意?
B.武松打完蒋门神为什么要叫镇上请十数个豪杰都来店里替蒋门神向施恩陪话?
C.逐句读武松的话,看看透出怎样的信息?
4.此节写出怎样的武松?
第五课时:血洗鸳鸯楼
1.学生课前自读武松进入张都监府上到杀死众人逃走,熟悉内容,解决文字疑难。
2.细读,批注。将自己的感受、想法、疑问及时批注于文旁。
3.课堂师生交流批注。探讨:
A.武松在都监府服务为何如此勤勉?
B.你认为武松杀死一干人等的理由是什么?你怎么看?
4.你由此看到怎样的武松?
第三部分——与学生生命相关联
武松,一个如此勇武的男子。面对猛虎,全力相对,有畏惧但没有退缩,没有抱头鼠窜,没有乱了阵脚。有勇气,有力量,更有胆识与临危不惧。一个人,一个男孩子怎样才能拥有这样的品质?先天吗?后天可以做什么?可以养成吗?这是个值得思考探讨的问题。太多的人缺少这样的勇气。
武松,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面对嫂嫂的色诱,他要怎样做才恰当?既不破坏关系,又不埋葬正义人伦。武松不理会,不见怪,依然坚称对方嫂嫂。他坚持一点,你是我的嫂嫂,是我的长辈,你必须安置在你该有的位置上。若你不能,我帮你安置。所以武松一直朝着维护正常家庭关系的方向做着。直到失去可能性。即使这样(与嫂嫂撕破了脸),依然在义正辞严的安顿嫂嫂“在其位谋其政”。因为这是他的哥哥的家,这个家于哥哥很重要,武松全心爱自己的兄长。等到这种维护失去根基,哥哥被害,武松开始了复仇。这个复仇从另一个角度看又是伸张正义。所以武松在正常渠道不能实现时,开始义无反顾的个人复仇。直到逼迫官府维护了正义。为了这个结果,武松说自己即使死也不怕。他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没有选择单纯的复仇,仍将自己的言行规范在正义的伸张范围内。因此,取得了上上下下各色人等的支持,逐级减刑终至刺配孟州。世上诱惑很多,你是否能够坚守你心里的那个道义?你如何坚守它,维护恰当的关系?这是在任何时代都将面临的问题。个人的仇恨与人间的正义如何协调,如何将仇恨归顺正义?又如何区分?
你会为你的朋友、亲人、恩人出手施暴吗?那你怎样才会出手,或怎样才会选择不出手。武松为施恩仅仅因为受恩吗?武松的答案是,“我从来只要打天下这等不明道德的人!我若路见不平,真乃拔刀相助,我便死也不怕!”武松不为私情打人,不为私人关系施暴,只为正义,为天下不平之举。你能在这样之前先去分辨吗?分辨之后做出理智选择吗?能为此承担责任吗?又是一连串的思考与选择。
血洗鸳鸯楼一节,我仍心存疑虑,在武松杀死的19人中,有些是该杀的,有些则无辜。一向正义的武松没有对此做区分,而是像人们所说的“杀死一个是平手,杀死一对赚一个”的观念,一口气将所有直接、间接,有关、无关的人,统统杀死,凡是遇见的。从而破坏了武松在我心里的伟岸形象。该怎么看这个上上人呢?
2017-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