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村庄,是日落时分的炊烟袅袅;脑海中的村庄,是农忙时候的牛马喧嚣。离开了这么多年,回来后发现,那个曾经风姿绰约的秀美村庄,如今已经徐娘半老、老态龙钟。年少时意气风发,立志出乡关,总想着有一天能衣锦还乡。然而,真正当你回来的时候,发现故乡虽在,却昔人已逝,空剩下近乡情怯,不敢问来人的些许凄婉。
几百年前,村庄依河而建,在这条河流冲积出的河套小平原上扎根繁衍。世事变迁,沧海桑田,多少婚丧嫁娶,离合悲欢。历史传承中,始终不变的是那份淳朴,就如同写在家谱上的那副对联“教子孙两条正路,惟读惟耕;衍祖宗一脉真传,曰忠曰孝”。每逢过年祭祖,老人们就会拿这两句话来教育子孙,所谓家风,就在耳濡目染、口耳相传中得以形成了。
勤劳勇敢的人们,在历史的长河中,不卑不亢。小时候听曾祖母说过‘八月十五杀鞑子’的故事,可见元朝时候人们曾经备受蒙古人的践踏;抗日战争时期,硝烟弥漫的时代,村庄里也有人被鬼子烧死,受尽侵略者的凌辱。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好的时代已经到来,从改革开放开始,村庄开始富了起来,人们开始接触到更多的外面世界。
如今的村庄,多半已成了空巢。留守在这片土地上的,都是一些年过半百的老人,就像这个村庄,他们也曾经年轻,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在这片土地上书写出过多彩的人生。他们虽然没多少文化,种了一辈子地,但是他们用辛勤的汗水浇灌出了茁壮的幼苗,成为了社会的栋梁。
这几年,环境恶化了。没有了从前的绿水蓝天,一到冬季就雾霾笼罩,人们慢慢已经习惯了‘雾霾’这个新生的名词。村后的河流已经干涸,地下水位明显下降,孕育了这个村庄的生命之源不知何时才能复活。就连麦田里的野草,在灭草剂的毒害下,也只剩下顽强的荠菜了。从土地里已经很难淘出金子,人们开始逃离这个地方,奔向钢筋混凝土铸就的城市。
夜晚的村庄,不见了那混着艾草味的炊烟,耕地也早已不用牛马。小汽车早已打破了这个村庄的宁静,互联网也已经渗透到了乡村的红瓦房。科技发达了,拉近了人们与城市的距离,越来越多的人举家去了城里,村庄已经渐渐冷清下来。一个时代结束了。
不知何时,村庄才能和那条古老的河流一起复活。多想再回去听一听溪水潺潺、金蝉鸣唱,多想再回去看一看风筝满天、风吹麦浪。寂寥了,我的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