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泡在图书馆的周末,手机一定是静音的。去趟厕所偷瞄一眼,4个未接来电!同一个朋友打的。
约我做一个会员营销的方案。并且准备了特别爱的炸酱面。哎,对吃无力抗拒……
三个小时整理完框架,他媳妇突然说“以后往营销讲师方向发展吧?我带团队帮你卖课。”虽是句玩笑,但确实很得意,认识那么久的朋友,大家很少坐下来聊各自的专业。
朋友眼睛一亮“我们那边招总监,多少钱你来?”
“50万吧。”我脱口而出.
“说真的,多少?”他瞪大眼睛。
“去挣一年快钱,把房子的首付分期解决了,未尝不可,哈哈哈。”
“50万真来吗?”他眼睛眯成一条线,一脸坏笑。
这是当天他留给我的问题,以我当下的能力,如果有公司开价50万,要不要去?自己并没有答案。
02
认识16年的高中同学了解我,有事时总是在微信上留个言。我方便的时候再回电话。说是同学,更是兄弟。
晚上十一点半,我拨通了电话。
“我感觉今天自己不值钱,也不知道明天怎么能值钱。不像你们互联网。我这就是活得没希望”他开场一惯直接。
“值不值钱80%是行业的关系,中档餐厅里服务能力最好的前10%的服务员也不见得比互联网小公司里90%的程序员挣得多。但除了行业因素,还有个人的一部分因素在。”
“对,我一猜你就一定会说这个问题。”他一副很了解我的语气。“接下来你会劝我多看书,哈哈哈。”
“其实,个人那20%如果做不到100%的话,很难有机会进入一个好的行业。即使进入了,无非就是跟着潮水游泳的鱼。潮退了,结局一样的不乐观。”我说。
“这话怎么讲?”他在电话那头发出了疑惑。
“十年前,一定有花钱托关系去高速公路收费站上班的人。当初他笃定的是这个行业是铁饭碗。但今天这样的工作最多算是一个养家户口的工具。一工作不快乐,二收入不高,三绝大部分人没有出头之日。一个行业兴起的时候,的确是能让一些人浑水摸鱼,短期获利,但从长远来讲,让一个人真正值钱的一定是关于他自己的那20%。”
“前一段时间一篇文章说叫《41岁中兴研发员工:这可能是我第五次事业》很多人说中年危机,或者说企业没人性。只有不知道自己核心价值的人,才会成为行业或者企业沉没的陪葬品。我不是说不忠诚,我是说这种没有能力忠诚背后逻辑是自己其实不知道自己要什么。还是混吃等死,以为跟对了老大就颐养天年了。”聊天又聊成了上课,我下意识的赶紧暂停。
他说“其实我已经开始看出了,你去年要我看的那本《7年就是一辈子》。那接下来呢?”
“坚持,每天坚持,做好看三年书也没办法让工资翻一倍的心理准备。今天的工作是你的一条腿,看书就是你的另一条腿。多少人就盯着自己今天的这条腿,结果一辈子活成了个残废。”
03
再看第一个朋友的问题。以我今天对钱的迫切需求和能力,如果真的有一家公司开价50万要不要去?
不要。
第一:愿意给我这样人50万的,一定不是什么大公司,这家公司的老板极有可能不太懂互联网,而且我去负责的业务极有可能是一个战略高度足够,但完全不具备实施条件的空中楼阁。传统行业互联网转型失败的最大原因不在于战略不对,而在于从上到下的僵化思维。一边喊转型的口号,一边不放手以往的任何利益。
第二:愿意出50万的,看重的一定不是我的潜力,他是要用人,而不是培养人。他一定要求我此刻就要具备的50万价值,去了就能做出50万甚至500万的活儿。我没有那个能力。价值榨干了,我也就死了。
第三:如果我去了,这极有可能是我人生收入唯一一个巅峰,自此之后,我就开始了贬值状态。没有明天可言。
缺钱不假,但依旧不愿意用自己的未来换可能只能干一年骗50万就拜拜的事儿。
聊这个话题真的不是为了吹牛,况且也没人给50万。
今天话题的本质是什么?
人一旦不用付出丝毫努力就能挣钱的时候,他会很难再踏实下来,磨炼自己的核心能力。因为人性是很难抗拒的。所以挣快钱从长远来看,大概率不会是一个最好的选择。
让一个人值钱的一定不是行业,潮水会退去的,风会转向的,企业会失败的。在一个所有不确定性叠加的时代里,什么是确定的?
不断迭代自己的毅力;
开放了解不同观点的心态;
敢于反思自己昨天的勇气;
坚持做短期没有收益而长期一定有回报的事儿……
以上是我的观点,站在这个观点对立面,其实你一定也没错。
只是,我选择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